第516章 夜空中闪烁着的圣贤,那是我们的祖先(第2/4页)

张良认真的说着,不只是他的弟子们,就是那些准备上前来盘问他们的士卒,都愣住了,论对子的了解,张良或许算得上是第一人,他一直都在钻研着赵括,甚至理解赵括每一个阶段的心理与思想活动。他这次带着弟子们前来赵地,就是想要沿着赵括曾经走过的道路再走一遍,寻找更多自己被忽略的东西。

士卒们看向张良的眼神都有些不对,这些镇守在马服的士卒们,一下就听出了对方说的子是什么人,他们有些尊敬的朝着张良俯身行礼,然后询问他们的来意,得知这些都是马服学派的学者,前来圣人故地的时候,他们非常的开心,急忙让开了道路,甚至自告奋勇的想要给他们带路。

张良婉拒了他们的好意,带着弟子们前往陵墓,祭拜先人。按着张良的话来说,他们都是子的弟子们,子的父母好友都是自己的长辈,应当前往祭拜。在这里,有马服君赵奢,圣人母,乃至子的那些好友们的陵墓,当初他们在邯郸,就曾祭拜了蔺相如,乐毅,田公,庞公,平原君等人。

张良甚至还一一为他们讲解,“蔺公起初是反对子来接替廉颇的,可是在真正见过他之后,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认为,可以拯救赵国的只有子,这是因为他在子的身上看出了他的仁义,他曾说,为了钱财而征战的将军比不上为了性命而战的将军,为了自己性命而战的将军比不上为了天下苍生而战的将军。”

“这说的是将军的意志啊,想要庇护天下人的意志,有什么是可以击溃他的呢?”

“子最初不愿作战,或许是因为不想杀人,又或许是害怕武安君……”听到张良的话,有弟子惊讶地叫道:“子怎么可能惧怕呢?子一生作战,未尝一败,胆魄非凡,绝对不会惧怕武安君……”张良皱着眉头,愤怒地说道:“我听闻,子说:能够战胜自己心里恐惧的人,可以被称为勇士。”

“子曾上书,请求让廉颇继续担任将军,自己为他凑集粮食……亲自拜访平原君,甚至用了不太光彩的手段,又拜访乐毅将军,田公,这都是想要找到可以击败武安君的人啊,他当初不过二十岁出头,武安君却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将军,他怎么会不惧怕呢?惧怕并非是懦弱的行为,明明惧怕却还愿意出征,这才是真正的勇士!”

弟子们没有再开口反驳了,张良又说了乐毅与田公的故事,张良说:“乐毅将军对燕国的功劳很重,却轻易的被忌惮最后被放逐,这让乐毅将军非常的悲观,并且认为所有能征善战的将军都不会有好下场,他曾劝说子,希望子不要老是打胜仗。子战功赫赫,果然,后来在赵国也因此被忌惮。”

“子有感乐毅将军的事情,曾著一篇《乐毅论》,谴责类似燕王赵王这样的行为,认为没有容忍之心的君王远比外敌更加可怕,像乐毅这样的将军不会被敌人击败,却败给了自己的君主……可以看出,子对这件事,也是深有同感……”张良又说起了君王与将军的关系,以及君王该如何包容自己的将军。

他甚至还扩展了廉颇,李牧等人身上,乃至是信陵君的身上,被兄长忌惮了一生,无奈死去的将军们,若是君王们可以重用这些人,他们又怎么会被轻易的亡国呢?

最后,张良说起了田公,张良长叹了一声,说道:“齐国当初卖掉了田公,故而,齐国最后也就被后胜所卖掉了……”

当他们来到了城内的时候,马服学派的学者到来的消息似乎早已被传开,这里的百姓最是尊敬赵括,毕竟都是他的同乡,他们拦住张良,请求他前往自己的家里……张良看到子的住所被修成了宫殿,就没有再去看,他不喜欢这样的行为,子也不喜欢的。接下来的时日里,他们就在这里,继续学习。

张良在这里也听到了很多不曾被记载的内容,都是些关于赵括的……这些内容让张良对赵括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也方便了张良接下来的著作,张良想要写一部《马服子》,若是说《马服书》类似《春秋》在儒家的地位,那这部《马服子》成书之后,显然就是类似儒家的《论语》。

《马服子》非常详细的记录了子的成长经历,乃至言行,是专门围绕着子一个人来进行的,与论语又有些不同,不过,这算得上是钻研赵括最为深刻的书籍,几乎是要囊括赵括一生的。张良在这里,甚至听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包括子年轻时与父亲的辩论,两个人常常辩论军事,子能说的其父亲哑口无言,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越是研究赵括,张良心里就越是震撼,这位圣贤,就这样忽然出现在世人面前,他懂得战争,懂得内政,甚至在各个领域,天文地理,律法,农耕,匠术就没有他不擅长的,尤其是马服书,与武成侯论,武城侯与文信侯语等书里记载的那些知识……他一个灭掉了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他所推行的那些制度让大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饿死冻死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百姓们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可以预料,将来的生活会更好,百家因他而继续兴盛,学术争鸣,整个社会都在疯狂的朝着前方冲锋,而这都是子站在他们身后,伸出手来狠狠将他们推了一把。

可以硬是要让张良来总结子的一生,他只能说,这是一个好人。

所有他擅长的一切,所有他的功绩,都比不上他心里的仁爱,成就他圣贤之名的,不是他那些超凡的知识,而是他心里的仁义与慈爱。

漆黑的夜色下,张良抬起头来,仰望着星空,他自以为没有能见上赵括一面,可是当他在咸阳见到自己当初的老师“赵长安”的时候,他却被吓了一跳,他这才明白,原来,他早就见过了赵括。当初父亲逝世,他曾在城门口等着父亲回来,那个时候,有一个父亲的朋友牵着自己的手将自己送回家。

张良已经记不清那面孔,只能想起那张脸有些温和,和蔼,让人不由得想要亲近。

夜色下,张良坐在窗边,看着自己所收集的所有资料,这些资料,是关于一个赵国的贵族少年,成为一个圣贤的故事,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伸出手来将溺水的百姓从深渊中拉出来的故事。在月光下,张良认真的翻看着那些对话,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善良的少年坐在院落,跟着自己的门客们开心的聊着天。

只是,子开心的时日并不多,有一天,他发现了那些不幸的百姓,然后,就义无反顾的开始为他们探索一条名为拯救的道路,就那样一路走下去,看着长辈友人一个一个的离开,就连挚爱也没有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在这些记录里,赵括总是笑着,可张良发现,其他人对他的形容,却都是皱着眉头,眼神忧郁,总是在低头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