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2/2页)

发奖给他的时候,苏油还问:“我要的筋囊壶,你爹给我做出来没有?”

刘师道一脸赧笑:“快了,快了……”

这娃是读书人,爱好却是制壶,苏油在宜兴丁蜀镇搞出紫砂壶之后,备受文人追捧,当地文化人也投身其中参与设计,到如今已经出现了十八种经典器型。

装饰手法也出现了很多种,包括堆绘,彩绘,镂雕,铺砂……

然而最受追捧的,都不是专业人士,反而是文人业余爱好者们拿象牙签子剔雕出来的带书法和绘画的作品。

苏油也是玩友之一,擅长剔的是兰石,竹叶和菖蒲,也时常和两浙路的高端玩家们交流收藏。

刘师道的父亲是筋囊器高手,这种器型的特点就是线条复杂,玩的是等分和对称,全手工制作是异常困难的。

后来举家搬迁到丁蜀镇后,刘父继续做青瓷,偶尔也做做紫砂壶玩。

刘师道发明了一种方法,用石膏将父亲制作的紫砂器倒模,然后在空腔中注入泥浆,等到石膏吸收完水分后打开模子,加工修整之后就是胎体。

再安上壶嘴和壶把,手工繁复的筋囊器,被这娃搞得都能够批发制作了。

市场上出现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壶,接着刘父很快就被收藏家们告到了苏油这里。

苏油从三个壶身上找到了蛛丝马迹,其中两个,有模具接缝处泥翅后修痕迹。

是仿品,但是泥料又是老刘精制的同一款老泥料,这个做不了假,那必定是刘家出了内贼。

老头一辈子都是老实匠人,得知真相后便要大义灭亲,是苏油将这小子救了下来,送去了理工学院研究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