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继任者(第2/2页)

王文郁慷慨陈词:“今出城作战,乃以一当千,九死一生,岂畏弹劾哉?况且守城没有守住的把握,出战尚有可乘之机。”

李浩最终被王文郁说。

王文郁乃招募七百人为敢死队,夜里缒城而下,持短刀突入敌营。

夏人不明就里,惊惧溃散,争相渡河,死者甚多。

当时苏油收到捷报,也不禁感慨:“文郁,今之敬德也。”

当年苏油在荔枝道上捡到的县巡检,以箭术精绝驰名西军,经历一路成长后,如今已经成为方面大将。

他一生中经历过不少军事冒险,但是细观每次冒险行动,却都是经过极度冷静的分析之后,才做出的决断。

如今大宋兵精粮足,王文郁已经不用如早年间的那样,演出种种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传奇,反倒变得“普通”起来。

不过因为不让继子易姓,好接续战友的香火,又和儿子一同进入军事学院深造,一同成为同级别的将领,创造出父子同窗,并肩作战的佳话后,王文郁又成了大宋武臣中德行兼备的代表。

种诂看到了王文郁身上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平时绝不讨价还价,坚决执行命令,面临绝境时却又不失机变,敢于果断冒险。

这种人不光是最好的军人,还是难得的帅臣。

当然,王文郁也不能和王韶、章楶、李夔那样的谋略天才相提并论,但是如今的大宋,已经过了需要靠天才才能支撑局面的时期。

能够忠实执行命令,永远沉着冷静的王文郁,反而是种诂眼中最佳的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