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得失(第2/2页)

王熠收敛心神继续打磨自身,七月下旬,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再无本地新增病例时,稍微推迟了一段时间的第五届中国星联赛,在国家体育总局,花样滑冰协会,各地区花样滑冰俱乐部协调下,按照集体移动,零观众进场观看比赛的标准,拉开大幕。

按照原定计划,本届联赛实际等于2022年冬奥赛事预演。

各个环节的把控之严前所未有,分开去各站参加比赛的花样滑冰国家队运动员,没少在运动员群里吐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特殊时期特殊应对,而且要王熠说,有比赛参加已经不错了,参赛过程严格点怎么了。

身为运动员嫌比赛管制,嫌疫情隔离规定严格,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那些英雄怎么办?

这人啊,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知道感恩。

反正他一直严守心里那条线,拒绝得意忘形行差踏错。

“……对,张导演,谢谢你的邀请,我确定我没资格点燃火炬。”

“嗯?不不不,我当然非常荣幸,但我觉得在全球人类共抗疫情的时期,这份光荣应该属于帮助全人类走出疫情阴霾的医护工作者。”

“是的,没有他们的奉献,哪里来的2022年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哈哈,张导演也这样想过?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这样的开幕式创意,一定会延续2008年的辉煌。”

八月中旬,热浪席卷中国各地。王熠训练间隙接到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室电话略作寒暄,听完对方的来意后,顶着李勤‘你就是个人精’的眼神,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对任何一位运动员来说,都是最光荣的点燃开幕式主火炬邀请。

挂断电话后,李勤心有不甘,还在叹息他职业生涯,到底还是有了遗憾。身为当事人,王熠却真的没在意,人生嘛,怎么可能好事都让他占了,就算不点这次火,他依旧是前无古人后很难有来者,最成功的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

他呢——

一直记得自己的身份,记得自己的职责。

确信只要自己在专业领域做到最好,名字和经历就会被中国冰雪运动事业铭记。

与这样的辉煌相比,其它褒奖都是锦上添花,影响不到大局。

孰轻孰重,他拎得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