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2页)

可以说,他是看着太子长大、看着太子成家之人,因为这份关系,他比谁都亲近这大明第一家庭。

他见过太子让太孙骑在他的脖子上放风筝,也见过太孙尿了洪武帝一身惹得帝王哈哈直笑,更是见过太子和洪武帝争相悄悄教授太孙说话,就是想要成为太孙第一个开口称呼的人。

洪武帝儿子众多,但在洪武帝的心中,真正的家人其实极少。

只有马皇后是朱重八的妻子,朱标是朱重八的儿子,后来又多了两个孙子,其余的都属于洪武帝。

因此,他十分清楚两位小皇孙对这位徒儿意味着什么,也很清楚失去他们对于大明第一家庭而言是多大的痛楚。

而学生,却为了他……

宋濂离京之时太子并没有来相送,来送他的是学生朱标。

对这个学生,宋濂满怀歉意。朱标却是对他笑了笑,经历若干次打击后憔悴不少的太子或许是为了宽慰他,或许是为了劝说自己,说出了一个猜测。

——死在火灾中的两个孩童,很可能并不是两位皇孙,他怀疑自己的两个儿子是被人带走了。

话虽然这样说,但他其实没什么依据,现场的环境布置极其完美,而且当时朱标并不在应天,但他听说孩童遭遇火烧后五官看不清,且身形、配饰、服装都和皇孙一模一样。

所有看到现场的人,包括他的父亲都认为两个孩子死在了那场火灾之中,但朱标并不觉得。

基于一个父亲的直觉,他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还在某个角落等着他去寻找。

但皇孙离世的消息至今尚且封锁,而且对方既然刻意将孩子带走必然有其目的,短时间内应当不会伤害皇孙,若是他们大动干戈寸寸搜索反而会打草惊蛇。

所以,太子只能耐着性子借由公务去悄悄前往各地寻找。

他也是想要为学生做些什么,于是宋濂自请来到了云南,这个北元势力最后的掌权地。

即便无法找到皇孙,他也想要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行教化之职。

但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赴任的当天便接到属地土族大量外迁的消息,更没想到属下禀报的帮助登记的小郎君居然如此面善。

虽然黑了也长大了,但这张小脸同太子幼时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再一看对方还带着一个幼弟,兄弟两人都有一双和太子妃一样的圆润杏眼,其身份自是呼之欲出。

但直到这一刻宋濂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甚至觉得这是不是有人故意设下的局,想要借他之手行李代桃僵之策。

他借着帮忙的功夫与那小郎君一番闲聊,得知他没有离开过云南,只是有个会汉文的先生所以才学了汉字,宋濂对于小郎君的身份更是增添了几分怀疑。

幸而他遇到了这位“先生”,并且得知小郎是两年前带伤出现的,还失了以前记忆,这才确定了八九分。

剩下的一二分嘛……

宋濂出言打断了有些僵持的师徒二人,“木小郎,敢问这为你做保的傅将军、蓝将军同你是何等关系?”

原本看着徒儿真挚眼神正感动无比的王老先生也一愣,凑过来看了眼,原本笑眯眯的眼睛顿时就瞪大了。

木白一愣,看了眼两位先生,摸了摸鼻子,道:“那个,傅将军是我的养父,蓝将军是我义父,刚认的。”

说着,他将自己如何带弟认父的经过也讲了一遍,直听得两位老先生惊吓不已。

作为自家先生的王老先生立刻提溜着小徒弟去一边教育,而宋濂则是抚须而笑。

确定了。

能够以如此稚龄带着一个幼弟,能够逃脱背后之人的追捕,又与在此地养伤的王袆遇上,此后更是靠着自己养活一家,还遇到了潜伏至此收集消息的傅添,并且给予了大明攻下云南门户的绝对性帮助的孩子。

加之虽然也因此被元军挟持,但没过多久芒布路就被明军攻破,分明是戴罪之身却混入了军营里,还一路靠着绘画功底跟到了昆明。

此后又结识了沐英之子,在与之比试时被傅友德看见,对方见才心喜收为养子这种事……

这份运气若说不是龙子凤孙都说不过去吧。

深知老朱家发家底细的宋老先生摸了摸胡须,在心里还补充了一句——还都用和尚的身份混过日子。

可以,不愧是祖孙。

接着,他干咳一声,看向了分明不知情但运气爆表的老友,怂恿道:“子充啊,我觉得你那学生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他们两个孩子到底年幼,为免得日后被人欺负,也的确需要监护之人。”

王袆顿时无语,他看了眼眨着星星眼期盼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小孩,又看了看不知从哪掏出孔明扇笑得像个狐狸的老友,只能无奈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