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修路(捉虫完毕)(第4/5页)

他转身就拖着孙女走人,小姑娘也觉得唐阿爷说话不好听,不过她是晚辈,不能说长辈的坏话,只能委屈的转头,独留小胖砸一个人泪洒现场——倩倩多好啊,他好久都没见到倩倩了。

他也想去读书。

唐阿爷就呸了一句,“不准读。”

字他都能教,等学完字再去先生家里读私塾不好吗?

……

“不行!就是不行!我就要送他去小学里面读书。”,唐阿爷的儿媳妇气的两眼通红,“凭什么不让孩子去读书?啊?爹,大家都有书读,我们家又不是没银子,为什么不送他去?”

她实在是受够了,之前家里人人都要节约,但是唐阿爷对儿子和孙子,还算大方,谁知最近大家一起生病,不是这个去医馆就是那个去医馆,于是家里的存银少了一大笔,如今,唐阿爷倒是连孙子的束脩银子也抠门起来。

她道:“这个银子,我自己回娘家借,也要送孩子去读书——您没瞧着吗?如今单纯的识字先生已经不行了,孩子们要学算术,要学什么物理——爹,您要耽误孩子的一生吗?”

忤逆!不孝!儿媳妇竟然敢如此跟他说话,唐阿爷气的很,“我让我儿休了你!”

休就休!

唐阿爷的儿媳妇早就受够了这个家里的抠门,她娘家本也不穷,嫁了夫家也富贵,但是每天过的日子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同是邻居,隔壁的老王儿媳就过的跟她是天差地别的日子。听闻她最近还用嫁妆银子开了一个丝绸铺子,专门从徐州拿货,跟秦家交上了生意。

再看她,一事无成,还要被这般压迫,她狠了很心,道:“爹,您这句话说出口,就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您赶快叫你儿子回来,不过,不是休妻,是和离!”

但是和离不是简单的。她回去后,虽然父母兄长嫂子们对唐家多有指责,但是对和离这事情,则是不赞同的。

“你们和离,阿治怎么办?那后娘是好的?你啊,就算是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孩子想一想。”,她的母亲如此劝她,“你是和唐家儿子过一辈子,又不是跟他的老子过一辈子,何必要计较这些呢?”

她女儿却不同意,“可是这么多年了,夫君他哪里给我说过一句话,就是婆婆,他也是像看不见似的,上回饿的要死了,才着急。阿娘,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你让我和离吧,大不了,我就不回家住,我自己买个小宅子——”

她娘就道:“那阿治呢?阿治怎么办?你忍心他一个人留在唐家吗?”

如今的律法,没有说和离能将孩子给女人的,唐阿爷的儿媳妇便哭的死去活来,道:“阿娘,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还是她家嫂子道:“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依我看,不如析产分居,就看你将来还想不想再嫁了。”

析产分居,就是两个人分开,但是不和离,各要各的银子,各住各的院子,孩子一起养,她还占着妻子的位置,孩子也占着嫡长子的名分。

她就道:“不嫁,男人都一样,我嫁什么,析产分居吧,嫂嫂,我自己开个铺子,也能养活自己和阿治,你帮帮我,我念你的好。”

她娘家嫂子嗐了一声,“你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早就看不下去你那夫家人了。”,还敬佩的道:“并不是”

……

铃州。

铃州的人都往阿寒族居住的盐城去。

那里在大规模的由朝廷组织采盐。这些盐,以前是不能吃的,但是现在却能吃了。

这都是因为皇太女殿下的恩德。

“咱们铃州以前多穷啊,光守着这盐,还不成吃。”,一个乡绅道:“后来盛将军去了一趟京都,求来了皇太女殿下的食盐方子,又接来了皇太女殿下身边的能人,这才有了如今的铃州,有了我们的好日子过。”

这种话,四处都是有说的,大家都很认同,因为这不是皇太女殿下第一次给百姓们谋福利了。

“那赤脚大夫,咱们镇里的,你记得吧?去年要不是他,镇上的老李不得直接嗝屁?哎哟,那大夫可是神仙手段,也是皇太女殿下派来的。”

更别说如今在铃州城里开的万民医馆了。

“如今,还教庶民认字了。”,乡绅只这一件事情想不通,道:“我真是想不通,教他们认字做什么?难道认了字,就不要做农活了?就能出人投地了?”

旁边的人就笑:“皇太女殿下的心思,哪里是我等凡人能理解的?咱们只管享受着就行。”

也是,不关他们的事情。

两人便又去书铺里面选好书去了——京都刚运了一批好书来,他们想去看看。

其中,两人还要去买一份报纸。那报纸不同于其他的报纸,而是一种【连载小说】形式的,虽然连载两个字是新出,但是细细品其意思,也觉得这两个字用的极好。

那连载小说报纸上的故事,写的极为精妙,其中,乡绅十分喜欢红楼梦,对里面的贾宝玉是恨铁不成钢,他的好友却觉得宝玉是至纯至善,乃是世间少有。

自然了,还有个别好友,竟然喜欢【霸道王女爱上我】这种特殊口味的,就是买报纸时,也要避着点人,找不认识的人去买了私下看。

乡绅们有自己的悠闲日子,穷人们则是努力攒银子。

“谁也不知道这盐还让采到什么时候,能赚到银子的时候,就赚吧,赚不到了,用攒到的钱,建座小宅子,有宅子在,这日子,就有盼头。”

之前,哪里能有盼头呢?

而且,管事的说了,之前云州像他们一般穷,可是现在看看,从云州回来的人,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一日三餐,家里的桌子上都有肉。

肉,是最能吸引人的。于是便有了盼头,一天一天的日夜不停,就想多做一点,多赚点银子,可是管事的不准。

“有银子赚,但是也要有命在,殿下可是有发了令法下来的,一天不能超过六个时辰。”

既然不能加班,那就只能想点其他的办法赚银子。因为采盐的推行,这附近来了很多外来的人,吃饭住宿,就算是吃住在盐厂,但是总要出来逛街吧?

住的好,吃的好,就有闲心想其他的,甚至有铃州城当地的人将女儿嫁给这些外来人,希望他们可以留在当地。

铃州城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架势,就跟去年的云州一样。

但有些地方,却是顾及不到的,比如铃州大山里的乡村。

穷,实在是太穷了,这里弯弯绕绕的路,进山就好像进地狱,要过九九八十一道弯才行。一般人不会来这里,这里的人,也不外出。

有些人,甚至一辈子没出过山。

从京都来的工部小吏,看着铃州这些山的地势,在心里描绘后,跟盛风延道:“可以把路修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