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2页)

在交织的目光中,孟楚怜将一张五元纸币放进那只破瓷碗。纸币轻轻滑入碗中,乞丐的手分明沉了一沉。

郑能谅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孟楚怜所做的也不是一件特别令人感动的事,然而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郑能谅将这个简单的记忆片段反复回味了不下一千遍,并且在第一千零一遍时依然能感动心灵的震颤。

受到孟楚怜的感召,良心未泯的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有捐一块两块的,有捐五块十块的,有捐铅笔橡皮文具盒连环画的,还有的捐出了山楂片、大大卷、爆米花……这就是美女效应,让郑能谅想起教科书上一幅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前进》,画上一位美丽姑娘高举旗帜冲在队伍的前头,后边的男同志们紧跟着她,个个视死如归。

郑能谅自然也不例外,在被孟楚怜的善举感动后爱心勃发,视死如归地冲上去,把口袋里全部的二十五块钱都捐给了那个素不相识的乞丐。那是他一个月的零花钱,这意味着他将一个月吃不起话梅、喝不成汽水、看不了电影、租不到小人书,多么凄凉的代价!

不过这代价没有白费,孟楚怜看见郑能谅的大方,毫不吝啬地赐予他一个迷人的微笑。他顿时觉得把一年的零花钱全献出去也值得。

打那以后,学校附近的乞丐突然多了起来,据说是孟楚怜的事迹感动了全县的乞丐,纷纷自发前来一睹其风采,只盼能和她要个签名、合个影什么的;也有说是此事惊动了当地丐帮的高层,他们觉得该校民风淳朴、潜力无限,便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多个突击队到该校淘金来了,云云。

见此场面,郑能谅不禁抱怨道:“那些记者新闻嗅觉都太不敏感了,本来把这故事加工润色一番,说不定能写出个模范少先队员来。”

任赣士却一语道破天机:“孟楚怜虽然做了好事,但想成为引起媒体关注、广泛宣传的英雄,起码得上山救个火或者下水救个人并且身负重伤什么的。”

也有人看孟楚怜很不顺眼,三姑私下里到处嚼舌根,说孟楚怜是作秀,是哗众取宠,是居心叵测,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越说越离谱,对方就一乞丐,哪有什么可图的。

三姑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孟楚怜的善举破坏了她的精彩表演,抢了她的风头,用道上的话说就是“砸场子”;更重要的一点,孟楚怜也是美女,本来就是她的对头,通俗点说这叫一山难容二虎,文艺点说就是“既生大乔,何生小乔”。

但郑能谅不这么看,在他的审美观中,“美”是个多重的概念,是皮囊也是心灵,是表象也是内在,是形态也是思想。之前他对孟楚怜的了解只在前一层,而经过乞丐事件,加上三姑的绝佳反衬,孟楚怜就在他心里深深扎下了根。从此,郑能谅对孟楚怜的一切产生了空前的兴趣,积极打探并研究她的信息,却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除了五官齐全,他和她基本没有共同特征;

除了爱吃盐话梅,他和她基本没有共同爱好;

除了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他和她基本没有共同背景;

除了汉语,他和她基本没有共同语言……

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此时的郑能谅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又究竟能够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