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5/5页)

睿王被活生生的砸死了。

护卫也都是东梁人,甚至能在人群中看到熟悉的面孔,大多都不肯用刀刃对着百姓。

他们虽然肯拼死护着睿王,却没法控制自己在各种拳打脚踢下始终不挪动地方,甚至还会被百姓主动拽开。

缺了条小腿睿王却连逃跑都做不到。

东梁消息传到赵国后,饶是早就预料到东梁早晚会出乱子的宋佩瑜也大吃一惊。

他只是想通过经济压力逼着睿王继续朝赵国低头,进一步加大赵国对东梁的控制,却没想过,睿王和睿王世子竟然会同时在这件事中暴毙。

睿王还有几个儿子,却都被睿王世子压得抬不起头,个个难当大任,别说出来组织大局安抚百姓,甚至连出睿王府的大门都不敢。

很快便有谋士给睿王府的公子们献策,让公子们给赵国递降书,如果能抢在其他人之前,说不定运气好,还能继承睿王的王位。

短短一天的之内,永和帝就收到了三封来自不同人的降书。

自从东梁改称赵国佟郡,原睿王府的人全都迁往咸阳定居后,位于西梁的梁王越发看淡世事,甚至主动给咸阳递信,明示永和帝。

大家有话好好说,千万别直接动手,他觉得咸阳是个不错的地方,很想将王府搬到咸阳。

永和帝却不急,从‘叛臣’两个字贴在他身上开始,他称帝的路上就没留下过好名声。

当初赵国打卫国的时候,周边国家也都对赵国多有声讨。

虽然大多都是些‘趁人之危’之类,不痛不痒的话,永和帝却很想在将双梁纳入赵国版图的过程中留下个好名声。

也没什么特殊的想法或者执念,就是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拥有从来都没有的东西,试试是什么滋味。

东梁的乱子已经人尽皆知,诸国都认定是赵国用了毒计,才让睿王父子死的那般窝囊。

永和帝觉得自己很冤,却有口难言,没法解释太多。

他决定看在梁王识趣的份上,多留西梁一段时间,等到赵国彻底将新纳入版图的佟郡理顺后,找个良辰吉日,再将西梁也纳入版图。

在这之前,永和帝给梁王送去密信,要求梁王遣散一半的西梁军,或者将一半的西梁军‘租’给赵国,去赵燕边境驻守三年。

梁王立刻给永和帝回信。

他选择将西梁军‘租’给赵国三年。

与此同时,梁王还特意在回信中强调,西梁的文官不够用,希望永和帝能‘借’他一些人。

永和帝特意安排在咸阳也很有分量的世家子,如宋景明、穆清等人前往西梁,让梁王放心。

已经有了默契的梁王与永和帝,关系好的如同蜜里调油。

作为各国消息传到赵国的中转站,宋佩瑜常常会被两个人的日常通信腻到。

尤其是梁王发现永和帝文化水平不高后,为了迁就永和帝,特意用格外简单常见的字来写信。

宋佩瑜常常看到例如‘今天的花真美,可惜不能和你共赏。’这种话。

不小心将梁王和永和帝的脸带入信中的场景,宋佩瑜顿时打了个哆嗦。

宋佩瑜很快便将各国送来的信分别放好,只剩下最后一封。

最后一封信来自燕国,没有特别指定给永和帝,宋佩瑜便可以过目后再给勤政殿送去。

永和帝未必会亲自看这封信。

门下中常侍会找个永和帝空闲的时间,在永和帝面前念一遍信上的内容,然后将永和帝的评语写在信上送回鸿胪寺。

宋佩瑜再结合信的内容和上面评语给燕国回信。

重奕眼角余光发现宋佩瑜已经不再有动作许久,立刻将匆匆翻过的武学基础随意扔在一边,大步走到宋佩瑜身侧,顺便瞥了眼信上的内容。

燕国孝帝打算在四十五岁寿辰当天册立皇太子,想请重奕或者肃王去庆山行宫观礼。

信的末尾还特意提起,希望能有宋氏的人也一同前去,孝帝想与宋氏解开昔年发生的误会。

重奕的目光逐渐转深,眸中极快的闪过亮光,“我们去?”

宋佩瑜立刻听出重奕语气中的兴趣,诧异的抬头看向重奕,“没想到你居然能记得,庆山行宫中的庆帝遗诏。”重奕伸手在宋佩瑜的耳垂上捏了捏,热气直吹宋佩瑜的另一只耳朵,“什么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