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民国深闺成物理学家

“欸, 你知道吗?水登月这个作者,就是北城大学的黄老师。”

“啊?这消息靠谱吗?”

“能有假?她本人自己说的,而且黄老师不正好是东京留学出身吗?就跟水登月对上了!”

因为黄澄澄的自爆, 时隔好几天,水登月再次回到大家谈论的话题里面,只不过,聊天的内容却没有她想象那么美好就是了。

“那这样我就有点失望了,原本看她的《假如给我三天时间》, 我想象的是一个身患重病却爱好读书的女子, 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考上名牌大学还精通五国语言…黄老师的话,就…”

“也不是不好, 就是没有那么好。”

黄澄澄原本以为,自爆身份后只会引来众人的赞美, 但她没想过的是,她现在不是原书结局中那个创业成功的先进独立女性, 而仅仅是个日本留学回来的老师。偏偏她还仗着外国名著没翻译进国内的先天优势, 将所有名著抄袭成自己的小说。

跟小说里的优秀角色比起来, 作者反而变得十分没有存在感了。

粉丝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再去看黄澄澄的书, 就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就有一种“小说果然都是假的”的感觉。

还有小部分幕强的粉丝, 直接就放下了对水登月小说期待值,转而去看过江鲫的小说。

“这期过江鲫的小说看了吗?太精彩了。”

“对!特别是写到《伦敦日报》报道沈明行的杂碎馆,说:中国人跟世界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他们不传播文化, 不传播宗教, 却让伦敦市为杂碎而疯狂…这里, 我都快激动疯了。”

说完后,他们又翻出了这期的《新时代》,半是学习半是复习地捧读着。

这期说到沈明行的杂碎馆,突然一夜之间就火了。

在那些受过教育的洋人眼中,杂碎馆就是一个充满着中国风情的乌托邦。他们穿过厚实的红木大门,迎面而来的是雕刻着游动鲤鱼的柱子,最后是硬邦邦但散发着木制香味的椅子。

置身在这样繁复精细的传统中式建筑中,端上一碗鸡杂碎,便是洋人想象不到的东方情调。沈明行就是这样,靠着这么一家小馆子,成功在伦敦餐饮界打响了名头。

此时的友人,还深陷在学习的苦海中不能自拔,看到沈明行的春风得意后,苦闷地说了一句:“沈兄,你便好了,这餐厅这品牌,就算回国了也能继续发展。”

“非也。”

面对友人的调侃,沈明行却又其他的想法:“其实你仔细想想,这看起来是一道经典的中国菜,但市面上有类似的店吗?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在饮食文化上的推行不彰,不懂得融会贯通,才会让其他国家有机会趁虚而入。”

这说法倒还挺新颖,友人来了兴趣,好奇地问了一嘴:“那沈兄的意思是?”

“我会开西餐厅,让国人品尝到国外的美食。

或许意大利菜的烹饪手法更适合中式炖菜,或者美式薄饼的制法可以做包子,又或者让国人知道别的菜系都没有中菜好…我要让中华美味永远不断进步,香飘世界。”

特别是最后一句,让人激昂。

——这讲的还是中菜吗?分明就是借餐厅名头,行开拓眼界之事。

这观点正正好,就撞在了新派人士的爽点上,对沈明行这番话赞不绝口。

甚至还有人说:“看来这西餐厅,也并非崇洋媚外的东西,你想想,国内的西餐厅都是中国人在吃饭,哪像水登月说的,是讨好洋人的场所?”

同伴附和:“我也觉得!找天得试试看别的菜系,我看文章里沈明行还称赞过德料,可惜我们这里没有德国餐厅。”

“欸,市中心好像要开一家来着,叫乐彼…”

呈书写这本小说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不过有人关注沈明行的餐厅创业之路,就有人关心沈明行的留学生活。

刚好,过江鲫两边都没有忽视,合理地运用剧情,完美讨好了创业派和学校派的读者。

故事中虽然沈明行的餐饮事业宏图大展,但他依然没有放松对学习的要求,他本就就读于伦敦大学的强势专业农业,班内五湖四海的学生都有,竞争很激烈。

有一次,家中父母重病,他想请假回国一趟,却被教授告知如果回去缺考了,这门就不及格,将来可能无法毕业。

可如此严格不予变通的教授,转头就对本地的英国同学批了假。

那天考试他是边哭边应试,最后拿下了这辈子最难忘记的第一名。

法租界的一栋小洋房里,季明望一家三口人正在吃着西式早餐,季父则是拿着报纸,看得十分认真。

妻子拍了拍丈夫,说:“快别看了,先吃饭吧。”

这一拍竟然把丈夫的伪装给拍掉了。

报纸被拿掉后,三大五粗的汉子忍泪的模样暴露在家人面前,见被旁人发现后,直接用手按着眼眶,不让人看。

不过肩膀还是一耸一耸的,像是十分悲痛的模样。

这可把季明望给吓了一跳,低头看看,父亲手上拿的是自己出的报纸啊!

不会因为报纸做的太烂,把平日里严肃不苟言笑的父亲直接气哭了吧?

他连忙接过仆人的热水,孝顺地将水递过去,一边顺着父亲的背一边安慰:“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您快别哭了。”

看得季父更难受了——季明望在去留学之前,是非常嚣张不羁的性子,结果留学回来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性子变得平和又懂礼貌。再想到儿子平日不爱跟他们说德国留学的事情,莫不是就跟过江鲫的小说一样,被德国人欺负得够呛,才导致性情大变?

忽然,季父脑海里闪过了一个人,就是同季明望同行,却死在越洋船上的那个小玩伴。

当年季明望只寄了寥寥数字的家书回来,说明了这件事,他却以为儿子朋友只是不服水土才重病身亡,现在想想,里头能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而这留学的四年期间,他和妻子竟然没有太多关心儿子的生活,家书里最多提及的就是“不要胡闹,好好读书”。

想到这,季父深深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过了半天才让自己的情绪缓和过来,说:“对不起,你真的很棒。”

这话一出,季明望吓得差点水杯都拿不住了。

自家父亲从来只有骂他的份,啥时候还讲话那么和气又温柔了?他深呼吸了几口,让自己面上看起来不要那么震惊,一字一句地说:“父亲,如果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

季父:…

以上对话经常发生,不仅在北城,随着过江鲫名气的壮大,竟然让《新时代》这本小杂志,越江过海,来到了上海。

此时的上海重思想重教育,不仅拥有着最多的学校和老师,还有着国内数一数二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