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太渣了(第2/2页)

陈菊英一边往锅里放包子,一边觑着外头,小声跟冯妙说道:“下午上工,你二叔跑来找你爷爷了,嘚啵嘚啵说了半天,说你跟卫生抢名额。”

冯妙:“啧。”

冯妙:“谁跟抢他名额,狗屁不通。叫他有本事自己来找我。”

不用猜都知道她那个二叔能说出什么来,无非是她一个女的,都已经嫁出去了,不算冯家的人了,没给娘家做贡献就罢了,还要占娘家便宜,安分守己在家带孩子就行了,不要跟他儿子抢推荐名额……

想当初他就说,女孩子家家读那么多书干啥,读两年认识男女厕所就行了。所以堂姐冯艾跟冯妙一起读完小学,二叔就没让冯艾再读中学。

冯妙发现,越是没本事的男人,就越是瞧不起女人。她二叔就是个典型代表。

二叔以前就喜欢叽歪,老觉得爷爷偏心冯妙一家,觉得方冀南在冯家门上生活,占了冯家莫大便宜似的。甚至冯妙和方冀南结婚,他都觉得是爷爷偏心,明明先说的是冯艾。

好在爷爷压得住他,二叔和她爹早分了家,各过各的,他管不着,冯福全跟他也不大处得来。

“等爷爷辞掉大队长,就别让他再干活了,也该安心养老了,到时候就让三家一起出粮、出钱养老,省得二叔整天觉得爷爷跟我们住,我们家占了多大便宜。”

“那可别指望,你等着瞧吧,养老肯定就是我们一家的事情。”陈菊英放完包子盖好锅盖,摇头道,“我跟你爹也没指望他们两家,你三叔离得远,你二叔又这德性。”

“你爷爷没表态,叫他先考试,说推荐名额还没影儿呢。”陈菊英道。

考试那几天特别冷,冯妙参加完最后一场考试,跟本镇的其他考生结伴从县城回家。

冯妙骑着自家的自行车,同考场一个女知青抢先跟她约定了搭车,两人轮换骑。一行几十号人,走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土路上,再一路说说笑笑、意气风发,旁人看见了还当又来什么运动了呢。

考场里冯妙倒是看见了冯卫生,没看到卞秋芬,骑车回来的后半路才碰上了。他们被另一拨人赶上了,卞秋芬就在那拨人里,她搭了一个男考生的自行车,坐在后座脸上没什么表情,也不怎么说话,有些高冷的样子。

两拨人都是考生,于是不管认不认识,都互相打着招呼,讨论几句考试的题目。卞秋芬却没说话,冯妙忙着骑车自然也不会多给她眼神。

一群男生不管好不好考、会不会做,都像打了鸡血似的,高声谈笑着,一边拼命蹬车,很快就超过他们骑到前边去了。

回到家先去老宅领孩子,俩小子跑出来迎她,大子忙问:“妈妈,考上了吗?”

冯妙笑着在他脑袋上撸一把:“刚考完,还没改试卷呢。”

冯妙知道这个试卷不难。

会的都会、不会的都不会,单从她自己的角度来说考得一般吧,只是她的目标有点太高了。

多给她点时间就好了。冯妙随即把考试抛开,撸了一把大子冒着热气的脑袋问:“是不是又皮打皮闹了,看你这一脑门汗。晚上想吃什么?”

俩孩子自动忽略前半句,异口同声喊吃饺子,姥姥包饺子啦。

“包饺子,豆腐白菜馅儿,犒劳犒劳我姐,咋样?”冯跃进跟在俩小孩后边出来,笑嘻嘻把手放在冯妙头上,得意地往自己下巴比了一下,一脸得瑟,却体贴地也没多问考试。

高考学校用作考场,冯妙去考试,冯跃进就恰好放假回来。这小子现在抽条了,自从去县城读高中,高粱秆抽穗似的,每次回来都感觉又长高了一些,才十七岁就已经轻松超过了爹娘哥姐,再过两年估计得超过方冀南,赫然要将成为他们家的最高峰。

冯妙的大弟冯振兴不算高,冯妙也就中等身高,陈菊英老说以前日子苦、吃不饱饭,两个大的没长起来。

轮到冯跃进这个老小,虽说恰好是最艰苦的六零年出生,一家人有一口吃的也先尽着他,肚子没怎么受过亏,初中时跟方冀南一起吃食堂,方冀南舍得投喂他,到了高中冯妙又隔三差五给他投喂,这小子肥水足,没挨过饿。

只是冯跃进这身高长上去了,心思还是个半大孩子,看他好不容易在家一回,领着两个外甥皮的。

“谁买的豆腐?”

“你爷爷呗。你爷爷上午去镇上开会,问俩孩子想吃啥,他顺带买回来,二子跟他说想吃饺子了。”

“二子,二子一天都能要八回,要吃这个要吃那个,张嘴就是吃,爷爷还真能当真,我还以为包饺子犒劳我考试呢。”冯妙不禁笑起来。

她动手跟陈菊英收拾包饺子,冯跃进便被抓差带孩子。

冯福全背着个藤筐回来,一伸头啧了一声:“呦呵,今晚吃饺子呀。你说我咋觉得咱家现在,一家子吃货,光顾着嘴了,动不动就包子、饺子、大馒头,这么不会过日子,过去那地主老财也不能吃这么好啊。”

“爹,要不我回头去弄点地瓜叶子、榆树皮,专门给你做个忆苦思甜饭?”冯妙笑嘻嘻打趣他。

冯福全:“去你娘的。”

陈菊英也笑道:“还不是你闺女前阵子往家里买了十斤白面,就咱家一年那两口袋麦子,够你吃几顿馒头。”

“那是,你得说我比那地主老财有福气。”冯福全乐颠颠喊冯跃进多剥点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