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3页)

两人拿着书包一起向外面走。

宋泠是下意识的想要过来找他,顺便打听一下他爸乔安平的事情。至于具体要打听些什么以及打听到了又要怎么办,她还没想好。正好看着他抱着自己的那张围棋盘,就问:

“你不把它放教室吗?抱来抱去的多累啊。”

“本来是想要用的,结果好像被搞得有点脏,还是拿回家吧。”乔渡轻轻的摸了摸它,看得出来这张围棋盘对他来说的确是很珍贵。

宋泠在心里纠结了一下,最终还是问了出来:“你说这是你妈妈留给你的礼物。你妈妈去哪儿了?”

乔渡抿嘴,低下头,过了一会儿才抬起来,轻轻的道:“我妈妈已经死了。”

宋泠一惊,连忙道:“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没关系,我们是朋友。”乔渡微微的笑了笑,但能看得出来他情绪还是很低落,“我都快要忘记我妈妈的长相了。”

宋泠本来以为他妈也是和她爸妈一样,与乔安平离婚了,但没想到是去世了。不过能看得出来,乔渡对他妈的感情应该很深。所以上辈子,估计他也是听了什么风言风语甚至是受人挑拨,才会对她骂出那句“狐狸精的女儿,滚!”。

宋泠看到小男生眼里还停留着的悲伤,忽然觉得自己这事儿做得真不地道。她对那句话还有点耿耿于怀,所以今天看到围棋盘才会故意那么问,没想到一下子就戳到了对方的伤心处。

“对不起哦。”她再次道歉。

看到少年宫门口有卖那种长长的泡果筒子,就拉着他的手跑过去,眼睛里带着点讨好:“那我请你吃这个吧。”

乔渡有点不好意思的挣脱她的手,清咳一声;“既然你要请我吃,那就吃吧。”

表情有点小傲娇。

小朋友的情绪嘛,来得快也去得快。

回到家,乔渡发现爸爸正在厨房做饭,饭菜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房子。

乔安平听到门开的声音,从厨房探出头来,手里还握着锅铲:“小渡回来了?收拾一下吃饭了啊。”

“好的,爸爸。”乔渡开心的跑去洗手。

摆好菜,乔安平打趣道:“听到吃饭这么开心?”

“不是。”乔渡皱皱鼻子,“是好久没吃到爸爸做的饭了。”平时他爸不在的时候,他都是去他爸单位吃食堂,他家抽屉里经常备着一堆饭票。

乔安平一愣,有点心酸的揉了一把儿子的头:“爸爸这半个月都不用出差,在家好好的给你补一补。”

乔渡捧着碗,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

父子俩人,两菜一汤,一个炒白菜一个四季豆肉丝一个鸡汤,已经足够。

“对了,小渡,”乔安平想起来问他,“昨天那个小姑娘,和你是同学?”

他昨天回来的时候就想要问了,结果儿子回来太晚,他正在写材料呢,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不是,我们是在少年宫认识的。不对,”乔渡想了想,“我们应该是在村里面认识的。桂花潭村,就上次我去姑姑家住的时候,就认识了。后来才在少年宫又遇到。”

乔安平上次和宋锦和宋一成聊天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她们是桂花潭村人,他点头:“她外公外婆家在桂花潭村。”

乔渡眼前一亮:“那我们下次可以一起去乡下玩。”

乔安平失笑,看来他这个儿子的确是很喜欢和那个小姑娘在一起玩。

他似乎是不经意的问起:“她有没有提起过她爸是做什么的?”

乔渡想了一下,摇摇头:“好像从来没有提起过。”他记得宋泠泠一直都是我妈怎么样,但好像从来没有说起过我爸怎么样。

乔安平一愣,昨天在店里面,也没有见到过宋锦的丈夫,按理说家里这么大的事情他应该不会缺席才是。

他若有所思。

……

在宋泠为她妈的感情生活纠结的时候,宋锦全然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暗潮汹涌。她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要没有了!一天的行程安排——早上起来去锦泠商铺,一直到下午六点回去吃晚饭。吃完晚饭再去夜市街,她弟宋一成已经把东西都摆出来了,她只需要人过去就可以了。

好在,锦泠商铺开业了两三天之后,人流量终于稳定了下来,没有了看热闹的人,进店的都是实打实的顾客,不然白天凭她一个人和她弟偶尔的帮忙,是肯定搞不过来的。

这天,拜托了宋一成帮忙守店,她回了桂花潭村,严如玉正在车站等她。

“真的都卖光了?”严如玉看见她就兴奋的问。

宋锦本来想要逗逗她,但自己却忍不住先笑开了,没办法,太高兴。她点头道:“真的!昨天就卖光了,还有人过来问呢,问什么时候有货。”

“有啊!我这儿压了一批货了,就等着你来提呢。”严如玉高声道,看到旁边的人望过来,赶紧又压低声音:“你是不知道,我守着那批货,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然后隔三差五的又要去和你妈对账,发工钱,我这愁得呀……”

生怕这批货给砸到了自己手上!几百块钱事小,关键是自己之前在家人面前海口都夸下了,这万一失败了,估计几年内她爸妈都不会放心让她自己做事情,就只能守着国营商店的那份工作过日子了。

宋锦赶紧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本来早就要来的,结果一直在忙我那家店,给拖到了现在。”

她和严如玉的帽子生意,早就在按计划执行了。现在锦泠商铺里卖的贝雷帽,就是她们自己出品。

严如玉拜托老杨从布料厂里买来了布料,吴枝花找到了四五个愿意做帽子的妇人,采用按件计酬的方式,早早就在桂花潭村开展了起来。她们用了一种最直接的方法,把宋锦从广州带来的样品全部拆开,然后根据拆开的样片来剪裁,再缝制。简单粗暴,但是有效。

一开始妇人们还不是很熟悉,产能不高,瑕疵品也比较多,一天一个人也就能成功制作一两顶。但她们本来就精通缝纫,上手非常快,现在如果没有别的农活的话,一个人一天的产量可以达到四顶甚至是五顶。

严如玉和吴枝花对账的时候,看着每天都需要支出十几块的工钱,都心惊胆战。而最害怕的是,现在半个月过去,她们已经压了一百多顶帽子,这些都是钱呐!

到了家,吴枝花和几个做工的妇人正在等着。

吴枝花现在也有了具体任务,拿工资的那种。村里想要做任务的,会来她这儿来领活儿,然后拿布料,最后做好了再交回来。吴枝花负责检查,没问题的收下,瑕疵品返工,然后每天给她们发报酬。有两三个相熟的妇人领了材料后,若见她有空,便会索性留在宋家干活儿——宋家刚修的新房子,光线好,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