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忧惧(第5/6页)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此情此景,赵官家若是不能想起这首词就怪了。

“官家既吟此词,便当知自古发兵为难,既得陇,就该复望蜀,夫复何疑啊?”

就在这时,一人声音洪亮,忽然自赵官家营寨后门方向,也就是从南方传来。

而赵官家闻得此声,面色一点都无意外,却是从容起身,亲自转向侧后,走了数十步,才在自己的营寨拐角处接到此人,却又直接伸手去扶住对方,堪称礼遇备至:

“吕相公辛苦。”

原来,此人居然是之前一直在南面临汾的枢密院副使吕颐浩,此时乘夜而至,而赵官家似乎本就在专等此人。

吕颐浩与赵官家携手转到帐前,看到帐前雅素,却又不禁喟然:“是臣任性了……不该执意赶路,让官家这般辛苦等待的……若是在路上歇一晚过来,官家今日至少能召集军中文武,做个心中安稳的上元聚会。”

“那些都是虚浮之事,宰执既然要来,哪里能顾那些?”赵玖当即失笑。“况且,吕相公不来,朕心中终究不能安稳。”

吕颐浩也笑。

君臣旋即在帐前落座,赵玖又专门吩咐,让杨沂中去取一些‘浊酒’以应范文正之词句。

大约片刻之后,诸事完备,等吕颐浩吃了两个热火烧,喝了一杯浊酒暖身,稍微舒展,赵玖这才开口:

“相公身体果然大好了吗?”

“没有大好。”吕颐浩摇头不止,丝毫不做隐瞒。“臣今年已经六十有六,这般年纪,先是从秋日开始便鞍马劳顿,自江南至河南,复自河南至于河东,数月间早已不堪,然后又是冬日得的风寒……稍有常识之人便都知道,这便是半条命直接去了,此时面上轻松,但内中也虚了,注定不能大好的……将来也只会一日不如一日……可越是如此,越有些赶不及的心思,这才匆匆来见官家。”

赵玖点点头,也没有什么惊疑之态。

“陛下,臣的来意,陛下应该已经尽知,但请容臣当面奏对。”吕颐浩话锋一转,直接进入正题。

“相公请讲。”赵玖依然面色不变,俨然也早有准备。

“臣听说,官家在太原期间,心思沉重,颇有忧惧之态,不知道是真是假,若是真的,那敢问官家,这些日子到底是忧惧什么呢?”吕颐浩接过杨沂中亲手奉上的第三个驴肉火烧,正色相询。“以至于迟迟不愿发兵再进?”

“朕确系起了忧惧之心,但具体而言,更忧虑的乃是战后如何收拾局面。”赵玖平静做答。“至于战事本身,虽然也有些疑惧畏缩之心,却不会为此耽搁战事进展的。”

吕颐浩微微颔首,并没有吃惊之意,反而认真追问:“敢问官家,是忧虑战后河南的春耕,河北的流民、河东的负担吗?”

“是,但也不尽然。”赵玖摇头不止。“这些事情虽然麻烦,但还能比十年前靖康之后的局面更麻烦?人定胜天,再烂的局面,认真收拾就是了……老百姓的能耐比我们想的要强。”

吕颐浩终于有了些异色,却又认真追问:“那敢问官家,到底在忧惧什么?”

“朕忧惧的是,此战若胜,之后举国上下没了一个压在头上的金国,人心会不会散乱?”赵玖微笑以对,随意开口。“譬如说,会不会再起党争?会不会有人止于收复旧地,连打燕京都不愿出力?”

“必然是有的。”吕颐浩想了一下,也跟着笑了。“但无妨,这类人皆是空谈之辈,成不了气候。”

“但人心散乱何止如此?”赵玖点点头,继续言道。“朕还有一个忧惧在于,此战若胜,北方光复,同时流民遍地,必然要重新分划北方田土,届时该分与谁?会不会有梅花韩氏这样的家族拿出几百年的确凿证据,要求恢复祖产?而使北方流民依然无立锥之地?”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梅花韩算个屁!他家有几个统制部?

不过,吕颐浩并没有直接回复这个简单的问题,反而稍微严肃起来,因为他意识到,赵官家的‘忧惧’必然不止于此,于是便干脆低头去吃那个还热着的火烧。

果然,赵玖见到对方不语,却依然絮絮叨叨连续不断:

“朕还忧惧的是,战乱之后,北方一时不能恢复生产,届时还要南方输血救助,南方还能不能忍,会不会又有南北分化?会不会有南方士民觉得朕在哄骗他们,对朝廷失了信心?”

“朕还忧惧的是,燕京倒也罢了,塞外之地乃是金国起家根本,河北能胜,塞外还能胜吗?若出塞追击,一战而败,金国会不会复起,与大宋反复拉锯?”

“朕还忧惧的是,大理、南越倒也罢了,战后到底该如何维持大宋与西辽、东西蒙古、高丽的平衡?若不能直捣黄龙,高丽会不会反过来与女真结成同盟敌视我等?而若是一口气将金人荡平,却无力控制关外,蒙古……尤其是东蒙古,会不会取契丹大松林、潢水故地,继契丹、女真之后,第三次自北面崛起,成为大宋新的心腹大患?”

言至此处,赵玖终于喟然:“吕相公,朕当然知道你的性情,也知道你此番是来劝朕出兵的,更知道你此番过来是得知了河北通告,晓得金国曾尝试挖开河堤……但你都知道的事情,朕如何不晓得呢?实际上,朕今日下午从曲端那边听闻此事后便已经决意出兵,大同府那里也有了急件,要吴玠当机立断,尽量带可信兵马迅速南下汇合了……但是,朕决意出兵,不代表朕不能忧惧,不该忧惧……吕相公,你说这些事情,到底该怎么处置?”

吃完了第三个火烧的吕颐浩沉默许久方才拱手:“官家的思虑比臣想的要深……这一次是臣孟浪了……但恕臣直言,种种战后内外之事,说起来个个值得忧惧,但只要官家抓住一点,却又个个不值得忧惧。”

“请相公指教。”赵玖依然平静。

“官家只要还握有三十万御营之众,便足以对外睥睨天下,对内压服种种。”言至此处,吕颐浩举起一杯浊酒遥对官家,然后一饮而尽。“届时官家挟灭金之威,掌天下精锐,些许疑难,又如何呢?”

“若是这般说,朕最后还有一个忧惧。”赵玖忽然再度失笑。“吕相公,你说此战若胜,金国势弱,国家凭什么要穷尽岁入,继续维持三十万御营之众呢?朕便是要挟灭金之威掌天下精锐,三十万众也太多了,裁军撤将势必在行吧?届时会不会引发骚乱?弄得军中离心离德?”

吕颐浩也再度笑了起来:“这就是臣真正想说的话了……官家,臣冒昧一问,战后的局面再难,难道有十年前靖康后的局面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