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宋引玉抬头向头顶……(第2/2页)

她端起一旁不冷不热的茶一口就灌进去了。

“怎么了?”

谢临安正巧处理完公务,正好想看宋引玉如何了,就见她皱着小细眉,苦大仇深地瞪着书,嘴里嘀嘀咕咕地念叨着什么。

她声音不大,他们隔着距离,谢临安并不门户听清是什么。

可他这么一问,可把宋引玉吓了一跳,她身子一僵,慢慢抬头对上了谢临安的眼睛。

谢临安起身走过来,轻声问道:

“发生了何事,怎的这般愤懑?”

话音一落他便在另一张空着的椅子上坐下。

宋引玉没坑声,也不好意思坑声。

任谁看本书,看得真情实感还被别人瞧见了,都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见他不答,谢临安又问:

“可是这本书有何不妥?”

谢临安有些犹豫,这本书他原先看过并无不妥的地方才拿给宋引玉的,难道有什么地方忽略了?

宋引玉憋了憋,还是没憋住。

她向来不是什么能憋得住话的人,何况刚刚看到的东西实在太让她气愤了。

到现在虽然有谢临安转移了她的注意力,但心里还是憋得慌,心里就跟塞了一坨棉花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

再不找人分担一下,她怕把自己给憋死。

这会儿她也顾不得与谢临安之间的那些顾忌,只侧着身子,把书瘫在小几上,向谢临安推过去,闷声说:

“我在看这,讲的是文朴先生去了西南面的一个山边的村子里。

这个村子的人格外注重女子名节,凡是女子除了对自己的丈夫,绝不得让旁的男子看见自己。

从出生开始,到嫁人甚至是死都只能待在家里的那尺方大点的地方。

这个村子的女人几乎从出生开始就没出过家门,一生都窝在了家里。”

一想到这点,宋引玉就觉得压抑。

其实本朝虽然也十分重视男女大防,但相对前朝来说,对女子并未严苛到极致。

女子不是真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没有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

时下女子,可以读书,可以出门,可以约上三五手帕交去喝茶,去文社,去挑衣服首饰胭脂。

相对来说还是自由的。

只是未婚女主出门需要戴幕篱这点。

所以这位文朴先生去到这么个小山村,遇上村中有如此风俗,才会将其记录下来。

顿了顿,宋引玉又接着说道,

“这村里将女子的名节看得比命还重,所以后来村中有一个寡妇与村中的一名猎户有了首尾后,村中的耆老不顾寡妇还有一个三岁的稚儿都要将寡妇连同猎户装在猪笼里沉了塘。”

宋引玉十五岁那年在公园玩时曾经失足掉进了湖里,差点淹死,她比谁都清楚溺水时,窒息的那种感觉有多痛苦。

痛苦到她一度对水产生了极大的阴影,后来还是她爸狠了心拉着她到游泳馆,强迫她学会了游泳,这个毛病才渐渐好转。

只是快要溺死时的那种感受给她产生的阴影她到现在都还记得,更别说,这书里的寡妇还是被绑着塞进了猪笼里,真是连挣扎一下都不能。

而且文朴先生文笔极佳,将当时稚儿的哭闹,母子生离死别的那种痛苦描写的极为写实让人身临其境。

所以宋引玉看得心里格外难受。

谢临安默默地听完了她的话。

他记性极好,轻易就想起了游记里记载的那个故事。

沉吟片刻道:

“那村子远离城镇,长久以来信奉的都是前朝风俗规矩,与本朝差异甚大。不过本朝已立朝两百余年,如这村子般,因循守旧枉顾人命之事已少之又少了。”

宋引玉点点头,她也明白。

不是所有人都是不讲道理的,固执地就是害了人命也认为自己是对的。

就比如文朴先生,当时还言辞恳切地劝了又劝,更想以一己之力救下那猎户和寡妇。

奈何双拳难敌四手,无能为力。

只是可怜那小孩,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还要长在那样的村子里。

似是知道宋引玉在想什么,谢临安缓声说到:

“你不用忧心,那孩子,被文朴先生带走收为了学生。”

“你怎么知道?”

宋引玉脱口而出问到。

“那孩子后来取名章怀,现下是文昌学院的山长。章怀先生是当世大儒德高望重,在文人中地位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