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千人追击战(六)

“你原来是2D漫画的角色。现在要进行真人建模,当然会在尽量保留原作细节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二设和娱乐化处理。”

“《永昼》的作者已经离世了,所以在和他那位编辑朋友联系过后,建模师对你的外观进行了调整。”

说到这里,易水歌再次捺下眼镜鼻托,露出他纵横着细细光丝的眼睛,认真望向南舟。

“按照初版设定,在普通情况下,你是1米7左右的普通少年,最不起眼的那个。而且随着每一次玩家的进入,你普通状态下的脸就会随机更新一张。你拥有一套数量多达267张的大众脸模型库。”

“这种设计是为了提升悬疑性,增添‘让玩家在小镇中找出南舟’这一游戏环节。”

“《永昼》的副本定位是悬疑+战斗,游戏流程预计3到12小时,日期会固定在原著设定中光魅最强的‘极昼之日’的前一天夜晚。”

“玩家需要在日常的交往中辨认谁是老大,并提防其他光魅的袭击,或者尽快摸清地形,在第二天的‘极昼之日’,运用道具杀死各种小怪,以及‘南舟’这个力量、智力、速度、敏捷性都达到S+级别的boss。”

“变成光魅后,你的长相会尽量按照漫画中还原,身高会增高至2米1,形成反差。”

“你的头发会变成雪白的气浪状,会生出对声音感知力达到海豚级别的尖长鱼耳外设,而且可以随意利用‘光’这一介质来绞杀玩家,时间越久,你就会越强。”

南舟摸了摸自己的耳垂。

易水歌支住侧颐,神情状似轻松,口吻却带了点认真。

“那么,南舟,我现在问你,我所说的这些设定,和你的经历是一样的吗?”

南舟摇头。

他从来没有过那些奇奇怪怪的设定。

只是突然某一天,有人闯入了他的世界,在他看似丰富却空白一片的人生画布上,画下了一只苹果。

李银航听得云里雾里:“这代表着什么?”

“我换个说法。”易水歌说,“南舟,在你的认知里,在第一次见到玩家前,你有没有先前的记忆?”

李银航心念一动,好像有点明白易水歌的疑问所在了。

在《永昼》的漫画这一载体里,南舟的确是主角。

但当《永昼》变为大众游戏后,“南舟”本身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游戏设计者要竭尽全力去满足玩家的沉浸感,玩家的爽感,玩家的探索欲。

玩家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这个新构建的虚拟世界里,身为boss的南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前尘过往。

他理应是一个美丽的、充满力量感、被各类精确到极致的数据操纵、为玩家服务的建模罢了。

听到这样的前情,就连暴躁不已的谢相玉都安静了下来。

他目带讶异地望向南舟,目光里感兴趣的狂热再一次熊熊燃烧起来。

在数道或好奇、或讶然、或狂热的目光下,南舟只感到一只手暗暗捉住了他的手腕,用指节顶住他腕侧的蝴蝶刺青,安抚性地缓缓摩挲。

江舫没有看他。

他只是微微笑着,和他站在一起,一起迎接那些目光。

南舟突然安下了心来。

他给出了回应:“嗯。”

他有记忆。

那是一段漫长的、20多年的孤独岁月。

在《永昼》完结之后,他的生命仍在默默延续、发展,开出一朵众人不知晓的小花。

李银航脸色大变。

一时间无数念头在她脑中交错,炸得她脑袋发懵:“那,这代表什么——”

江舫另一只手抬起,按住李银航后脑的一点穴位,指尖发力,帮她舒缓情绪。

但他开口所说的话,却让李银航汗毛倒竖。

“代表……南舟从来都是存在的。”

“他自从诞生在《永昼》后,就一直活在《永昼》的世界当中。”

“游戏并不是重新打造了一个世界,而是用某种方法,有意无意打破了两个世界间的壁垒。”

李银航紧紧扭住衣角,涩声道:“这,这可能吗?”

倘若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她从小到大看过的那些漫画、小说,难道也都蕴含着一个真实的世界吗?

他们会疼痛,会哭泣,会无知无觉地被剧情推动,奔向他们也无法预料的结局?

她本能地抗拒这样的结论。

但江舫只用一句话,就轻而易举破了她的防。

“不觉得这样的行为很熟悉吗?”

江舫说:“如果这一切都不可能,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游戏里?”

易水歌徐徐舒出一口气。

“如果他是与众不同的……”江舫将目光投向易水歌,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你们身为构建游戏世界的工程师,应该第一个发现不对。”

闻言,易水歌将墨镜摘下,掐按了两下睛明穴。

这动作他做得很熟稔,大抵是他进行思考时的常用动作。

“《永昼》副本,换过两个总工程师。”

“第一个总工姓莫。我认识他。他喜欢跳华尔兹,生活里还挺浪漫的一人。”

“莫工很喜欢《永昼》,追求极致的完美。因此他要求对永无小镇这个封闭的地点进行像素级别的还原,对‘光影’这个关键要素的要求更是达到了巅峰级别的变态。”

“他手下的程序员被他熬得死去活来,但他给我看过概念图。”

“不得不说,如果他的构想完成了,那将是又一个第九艺术的奇迹。”

“但是……”

易水歌抬起眼睛,看向众人:“在‘奇迹’开始测试的那天,他死了。”

“他砸破了十九层的玻璃,一跃而下。原因不明,没有遗书。”

他叙述得越客观冷静,越带有一丝凉薄的凛冽。

“没人知道他为什么去死。”

“这件事上了一段时间新闻,最后根据监控显示,他是自己跳下去的。不是他杀。”

易水歌向他们详细描述了监控里的景象。

一个30多岁的男人,在全熄了灯的格子间内,以万家灯火和霓虹作背景的落地窗前,面对着中映照出的自己,手舞足蹈,表情癫迷。

他意义不明地搂着他虚空中的舞伴,跳完了这支生命里最后的单人华尔兹。

随即,他用电脑一下下砸破玻璃,在刺耳的警报声中,迎着风声纵身跳下。

“这种铁一样的证据,再加上他本身就长期服用抗焦虑的药物,没人会怀疑他不是自杀。”

“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工作压力过大。怎么说呢,毫无意外。”

“副总工姓岑,接了他的职位,一切又回归了正常。”

“……不,应该说,一切更加不正常了。”

根据易水歌描述,岑副总工用了将近三天的时间,来厘清莫工留下的材料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