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涟漪:形而上学的导程第三章:时间(第3/4页)

第二条反驳更复杂一些。“事物在空间里来回移动,但是在时间里却不行”——这是否确实是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之处?假设我们想要知道,某个关于空间的真命题,在时间上是否也能做出相似表述。美国20世纪的哲学家理查德·泰勒[3]认为,要建立与空间命题确实相似的时间命题时,我们必须谨慎小心。尤其有一点,我们必须对所有时间和空间的参数做出完全一致的颠倒,才能得出类似的命题。泰勒认为,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会看到时间和空间比一开始看上去更具相似度。

举例说明。我们关于空间的真命题是这样的:

“某个物体在空间中前后移动”

我们在这个命题里颠倒时间和空间参数之前,需要定位所有这些参数,包括任何并不完全明晰的参数。例如,“移动”一词就隐藏了一个时间参数。当这些参数变得明确之时,我们的命题就变成:

在空间中前后移动:

“某个物体在时间T1位于空间点P1,在时间T2位于空间点P2,时间T3位于空间点P1。”

(请看标题为“某个物体在空间中前后移动”的图示。)

现在我们可以建立关于时间的类似命题了——通过颠倒时间和空间的所有参数。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只需简单将每个时间参数变为空间参数点,每个空间参数点变为时间参数点。结果如下:

在时间中前后移动:

“某个物体在时间T1位于空间点P1,在时间T2位于空间点P2,时间T1位于空间点P3。”

通过交换第一张图中“时间”和“空间”的标签,我们得到这个新命题的图示(“在时间中前后移动,时间轴垂直”)。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这第二个命题是否正确?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物体是否能够“在时间中前后移动”?答案其实是正确,原因平淡无奇。为了令其更为直观,我们通过翻转,将时间轴变为水平,从而使“在时间中前后移动”的图示与我们早前的那一个类似(见标题为‘在时间中前后移动,时间轴水平’的图示)。很明显,图中表示一个物体起初在t1位于两个位置,p1和p3,然后在t2则只处于一个位置,即p2。这听上去比实际情况要怪异。设想有一双拍掌的手。最初两只手是分开的——一只在p1位置,另一只在p3位置。随后两手彼此接近并触碰。这双手现在就在p2位置。最后,假设这双手在时间t2消失。这样的场景就是图示所要表现的。

“在时间中前后移动,时间轴水平”

所以,事物能够“在时间中前后移动”,如果对这一命题的理解方式确实与“在空间中前后移动”类似的话。我们被误导而认为并非如此,却忽略了颠倒时间和空间的所有参数。“事物在空间前后移动”的命题隐含一个参数维度,亦即时间,因为事物在空间移动是相对于时间的。而当我们构建“事物在时间前后移动”的命题时,必须将参数维度从时间转变为空间。只有这样操作,我们归纳出来的命题才是确定为真的事实。

第三个反驳最有挑战性,也最为有趣。的确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观察到“逆因果关系”,换言之,也就是后期事件诱发早期事件这样的因果关系。这体现出时间和空间二者实际存在的不对称性——世界的不对称性如其所是的状态。然而进一步的问题是,这种不对称性是建立在时间自身本质的基础之上,抑或只是世界偶然的一种作用方式。问题在于:可能存在逆因果关系吗?我们现在的行为可能成为影响过去的原因吗?

如果时间确实与空间相似,那么回答一定是没错。正如在空间上,事件能够引发任意其他地方的事件那样,理论上,事件也能够引发任一时间段的其他事件,即使是早期事件。但是这会产生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结果。如果逆因果关系存在可能性,那么时间旅行,正如书本和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理应同样存在可能性,因为导致我们自身存在于过去应该是可能的。

时间旅行或许永远不会实际发生。时间旅行或许永远无法具有技术可行性,抑或是物理规律阻止了时间旅行。哲学无法解决物理和技术问题;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你所在地友好的物理学家或者工程师能更好地引导你。不过如果时间与空间类似,那时间旅行就不应受时间概念本身所阻止:时间旅行应该至少在概念上可行。

但是否如此呢?

一个熟悉的时间旅行故事会如此展开:

“在1985年,马蒂·麦克弗莱进入一台时间机器,将控制装置设定为1955年,按下按钮,等待,然后就来到了1955年……”

任何时间旅行故事一定都包含这样的信息:使用某种时间旅行装置随后到达过去。然而即便只是这点信息看上去却也隐藏着一个矛盾。引发麻烦的地方在结尾:“……然后就来到1955年。”其暗示着麦克弗莱是首先按下按钮,其次才到达1955年。但他是在1985年按下的按钮,这个动作在1955年之后。

这就是所谓时间旅行悖论的一个例子。有人尝试讲述一个涉及时间旅行的条理清晰的故事,却以自相矛盾收场。麦克弗莱同时在他按下按钮之后和之前来到1955年的说法自相矛盾。如果没有方法脱离自身矛盾来讲述一个时间旅行故事,那么时间旅行在概念上就不可能成立。

这第一个悖论可以避免。到达过去是在按下按钮之后还是之前?之前——1955年在1985年之前。可又怎么解释“再然后”呢?嗯,其实那只是表示麦克弗莱回到过去的经历发生在按下按钮之后。一般人(换言之,非时间旅行者)经历事件的顺序与事件真实发生的顺序一致,而时间旅行者经历事件时则不按顺序来。就麦克弗莱经历的顺序而言,1985年排在1955年之前。毋庸置疑,这是一件相当怪异的事情,但是在理论上却并不显得不合逻辑。(是什么决定了麦克弗莱的经历顺序?他经历序列中后期部分的记忆包含了序列中的前期部分,并由前期部分而导致。当麦克弗莱经历1955年的时候,他是拥有1985年记忆的,从而他1985年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了他在1955年的经历。)

然而还有更有攻击力的悖论潜伏着。让我们继续《回到未来》这个故事:

“……回到1955年,时髦的麦克弗莱不经意间吸引了他的母亲,令他乏味的父亲黯然失色。随着他双亲的结合变得越来越渺茫,麦克弗莱开始逐渐消失,化为虚无。”

问题在于一个时间旅行者可以动摇他自身的存在。他可以导致自己的双亲永不相见;他甚至可以在他出生之前就杀掉他们。那么他又从哪里来?回到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