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2/3页)

不是怕货砸到自己手里,街道上摆摊的人,一般不敢跟阿木大呼小叫——他现在可不光收管理费,还拥有分配摊位的权利。

听阿木说他有分配摊位的权利,再看看他还摆在街尾的摊子,不难明白刚才他听到夏菊花替平安庄社员着想的话,为啥那么激动。

夏菊花给阿木介绍了一下齐卫东和六喜,告诉他自己回大队后,可能顾不上海货的买卖,将来由这两个人跟阿木联系。

虽然阿木说他收货容易,可加上齐卫东要的量,也不是一天就能收齐的事儿。夏菊花与阿木交换了地址,又把平安庄大队的电话留给他后,就带着齐卫东两个去看街上的新鲜东西。

等了两天,阿木找到夏菊花所在的招待所,告诉她自己把货都已经调齐了,问夏菊花啥时候去看货。夏菊花已经在羊城转了两天,还在阿木他们那个街道市场里买了几样新鲜东西,就是为了等着阿木收齐货。

现在货齐了,自然要去看一看,不是不相信阿木,而是做生意的规矩不能破。看货、称货,结帐,夏菊花带来的五千多块钱,只剩下了三百多。

好在还够回程的路费,夏菊花便给杨司长留下的那个号码打了电话,告诉人家自己想买明天的票回承平地区,再就是请人帮忙,看能不能把自己在羊城买的东西随车托运回去。

也亏得杨司长给她留下了这个电话,否则几千斤的东西,列车一定不同意托运。有了供销社领导出面,就顺利的办理完手续,甚至连托运费都没用夏菊花出。

不止托运费,夏菊花三人的卧铺票,羊城供销社的领导同样不肯收钱,声明杨司长走前早有交待,夏菊花一行都算为部委出差,车票由部委报销。

哪怕夏菊花一定要把钱塞给人家,人家也一脸笑眯眯的拒绝,面上虽然笑得很亲热,态度却分外坚决,那就是不能收钱,夏菊花只好做罢。

这一次杨司长的交待还不只如此,一上了火车,列车长便来到夏菊花三人的隔间,问他们有什么需要,用不用把硬卧调整成软卧。

夏菊花连忙拒绝列车长的好意,还想把自己买的羊城特产送给人家,同样被列车长含笑拒绝了。一路上列车员更是殷勤备至,下车的时候,夏菊花三人都不知道该咋感谢人家才好。

因提前给刘志双打了电话,他是带着地区供销社的一辆半挂车来接站的,要等足足两个小时,才能提托运的海货,刘志双便提议夏菊花回家里歇一会儿。

夏菊花一走七八天,惦记着路修通了没有,早已经归心似箭,哪有心情跟他回家。随手把自己在羊城给安安买的衣裳和玩具找出来,另装一个包袱让刘志双给带回家去,便跟齐卫东两个坐在车站等着。

对于亲娘的决定,刘志双一向没办法反驳,好劝歹劝,总算让亲娘同意,到车站前面的国营饭店里点了一份面条,几个人一边吃一边等。

“我觉得还是家里的面条好吃。”六喜满足的咽下最后一口面条,对夏菊花感慨的说:“虽然羊城的小吃样数不少,可我总觉得一样一样的个头太小了,咋吃也吃不饱。”

刘志双听了两眼放光:“都有啥小吃,给我说说呗。”

六喜就掰着手指头给他数羊城的小吃,听得刘志双口水都快下来了:“娘,下次你再去羊城的话,一定得带着我。”

夏菊花直接摇头:“六喜是给我拎东西去了,你跟着我还得操心你。”

“我比六喜还大两岁呢,他都不用你操心,我还用你操心?”刘志双那叫一个不服气,很想拉着六喜站起来比一比,好让亲娘松口下回带他。

六喜安慰他:“你等着,要是下回我去羊城的话,就带着你。”

对他的话刘志双没信,觉得六喜有这一次机会,全因他们哥两个都离开家,要不咋也能跟去一个。却不知道,夏菊花已经把与阿木对接的任务,交给了六喜,以后他往返羊城的机会,少不了。

等到可以提货,也装好了车,刘志双有些恋恋不舍的对亲娘说:“娘,你不用担心我们,等过年的时候我们就回去陪你。”

车子越来越接近平德县,六喜突然问了夏菊花一个问题:“嫂子,你说咱们大队的路修好了没有?”

算着时间,应该差不多了。可是出门几天都没顾上给大队打电话,夏菊花心里也没底,自然没法回答他这个问题。

到县城之后,先把齐卫东的东西卸下来,他还问夏菊花呢:“婶子,你真不留点在我这儿?”留在他这里,可以一起在黑市出售,赚的钱都是夏菊花自己的。要是随车运回平安庄,可就成了平安庄大队的。

夏菊花毫不犹豫的说:“不留,都运回去吧。要是厂房盖得快,这点东西用不了多长时间。”在大量生产之前,她还得把调料的配比试验出来,真的需要这些海货。

她的脾气齐卫东早已经了解,也不深劝,由着李林两个把东西扛进屋,自己跟着夏菊花他们往平安庄走。出了县城好远,车子还是稳稳当当前行,一点也没有出发那个早晨的颠簸。夏菊花便把车窗摇下来,探出头看向路面。

天已经全黑了,四周黑漆漆一片,哪里看得清?齐卫东带着笑对夏菊花说:“婶子,你往前看不就行了,前头车灯照得多清楚。”

可不是,自己真是糊涂了,往前看和往车底下看都是一样的,夏菊花的目光贪婪的看向被车灯照得清清楚楚的路面。

路面在车灯的照射下,如同蒙了一层黄亮的外衣,笔直的伸向远方,不时闪过的一点点灯火,与车灯刚融为一体便迅速被抛得远远的,去点缀孤寂的黑夜。

前几次走夜路回平安庄,可看不到这么些灯光,夏菊花有些感慨的说:“现在拉电灯的人家越来越多了。”

六喜十分自豪的接话:“那也不如咱们平安庄,现在家家正房前都拉了灯泡,走在街上一点儿也不黑。”

说起家家正房前拉灯泡,还是孙招弟那次担心夏菊花给出的主意,不想竟带动了整个平安庄的风气,谁家晚上正房前的灯泡没亮起来,肯定得有邻居敲门,看家里是不是出了啥事。

听了六喜的介绍,齐卫东都不得不感慨平安庄变化之大,想他第一次来平安庄的时候,刘志全卖点粉条都战战兢兢的,整个生产队的人,为了每斤红薯粉能挣二斤红薯,高兴的跟过年一样。

现在竟家家有闲钱,能在正房前点起不必需的电灯。这才用了多长时间!

带来这种变化的,正是跟他一起坐车,出神看着车灯前柏油路的夏菊花。齐卫东没有把自己的感慨说出来,怕打断夏菊花的思路——他知道这条路对平安庄的意义,比起拉上电来一点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