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章、南征之议

“陛下岂可出此言!”董伯予忍不住怒道。

他强捺心中的愤闷,对诸葛瑜又拱手道:“先生不必往心里去,陛下这是情急之言……陛下也是心忧社稷,大秦善待天下子民二百年,此诚忠毅之士许身报国之时也。先生高才,正当于陛下之侧,匡扶辅佐,老夫老迈,愿避位让贤!”

诸葛瑜闻言哈哈笑道:“董相国,瑜此来可不是为抢相国座席……瑜生性疏懒,坐而论道倒是勉强可以,立而行道则心力不足,若陛下也董相国真想继续听瑜之愚见,这避位让贤之说,就休要再提了。”

“还请诸葛先生再作指点。”经诸葛瑜挑破局面,董伯予心里已经有了几分底气,而且邀诸葛瑜出山之事,也非争于一时,倒是诸葛瑜话中之意,让他们转向南海郡之举,还只是第一步,此后尚有后手。

“番禺虽是大城,不逊于江南名城,但整个南海郡,终究是地广人稀,仅以南海郡之地,再加九江等三郡,犹不足与中原抗衡,天、地、人、兵四势,依旧不占优势。况且赵侯便是为一二事情所困,暂时无法南窥,可若他稍有余力之时,必然不会坐视。因此,南征之举,首要在快,在赵侯反应过来之前,便要迅速南下,攻取番禺。其次,还需要继续南下,取合浦、交趾、九真、日南……”

诸葛瑜给嬴祝与董伯予规划出一条南征的总路线,这条路线沿着海岸前行,几乎直达南海之涯。这些地方有些在始皇帝之时就被划入象郡,但还有一些则是烈武帝时开疆拓土而新设的郡。比如日南郡,便是烈武帝新设之郡。只不过这些郡人口莫说与中原大郡,就是与江南诸郡相比,也算是少的,而且这些地方有许多不编入户的土人,想要治理,并不容易。

“攻下诸郡之后,陛下与董相便有足够的土地安置九姓大族,亦可许九姓各取土人为奴婢,如此九姓大族必踊跃支持。得九姓支持,陛下便可在这些地方立稳基业,到那时陛下自可思量,这江南三郡,是否能与赵侯做笔交易。”诸葛瑜又道。

“交易,什么交易,我才不要与赵逆做交易!”嬴祝顿时叫了起来。

“不,你要。”董伯予与诸葛瑜异口同声地道。

两人说完之后,又对望了一眼,诸葛瑜从董伯予眼中看出了深深的无奈。

嬴祝不能说没有成长,他还是成长了许多的,但是,他对赵和的恨意,明显蒙蔽了他的智慧,让他思考事情时没有那么全面。

“好吧,诸葛先生且说说,究竟有何交易。”嬴祝无奈地说道。

“以江南三郡之地,换取时机,以待天时。”诸葛瑜道,“真到那个地步,若是赵侯肯接受这个交易,或许陛下还可以要价更多。”

“要价什么?”

“别的东西瑜不好越俎代庖,但有一样,陛下是一定要要的,海船!”

“船?赵逆的水师还比不得我正统水师,他的船有什么用处?”嬴祝不以为然地道。

董伯予却是脸色大变:“是了,是了,曾灿在等的便是这个!”

他猛然向诸葛瑜施礼:“若非先生提醒,老夫几误大事!”

“什么?”嬴祝有些茫然。

“陛下不喜看北方的邸报,故此有所不知,这几年间,不,更早时开始,赵和便借用商家糜氏之力,于齐郡造海船,糜氏如今拥有大小海船一百余艘,北方未来得及离开的九姓十一家之人,包括嬴吉等辈,便是被这些海船送至扶桑诸岛……”

董伯予说到这里,脸色更加难看起来。这其实不是什么秘密,就写在北方的邸报之上,他还每一期都仔细看了,可偏偏忽视了这个问题。

这一百多艘大小海船只要腾出空来,便可以作为水师进入大江,到那时,长江天险,便不为南朝所有了。

偏偏董伯予在上次北伐之中,还将南朝的水师折损了近三分之一,这等情形之下,如何能抵挡逆流而来的北方水军?

“幸好如今海船还忙着前往扶桑,暂时抽不出身来,故此我们还有时间……”董伯予喃喃地说道。

“赵侯兼收百家,对墨家技艺犹其重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此赵侯这些年除了以农家改良粮种改进耕作之外,还悄悄做了一件事情,令墨家与工家一起,改进海船之艺,特别是借磁石指北之性,造出司南指北之针,又造密舱大海船,一艘船之大,有如重楼,远胜江河之舟。”诸葛瑜道:“陛下欲久治于南海,就不能缺这海船——有了这海船,陛下亦是可进可退。”

“可退?”嬴祝苦笑道:“先生之策中,朕都退到天涯海角了,还有何处可退?”

“日南郡虽是海角,却非天涯,其地再往南,犹有大片岛屿、陆地,陛下自可取之,以备不时。若陛下欲进取中原,可取这些岛屿与海商之财富,以充军资,若陛下时运不济,则还有一处退路可以安身立命,不至于为狱卒所辱。”诸葛瑜道。

很显然,哪怕是献出了这样的计策,诸葛瑜对于所谓正统朝也是没有多少信心可言。董伯予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这位诸葛瑜确实目光独特,正是嬴祝奇缺的战略家,但是可惜的是,以董伯予对嬴祝的了解,嬴祝未必会真心用此人。

而不以真心待此人,此人又如何会真心效力?

董伯予又想起了赵和。

当年在咸阳时,他便与赵和打过不少交道,后来护送嬴祝前往临淄,途中双方更是纠缠颇深,既有争斗,也有过合作。哪怕董伯予再讨厌赵和,再与赵和道途不同,也不得不承认,与嬴祝相比,赵和无论是在器量还是在才略上,都远远胜出。

特别是在容纳人才方面,嬴祝真的比不上赵和。

赵和起于微末,可就是在这么卑微的出身中,他却拔举出许多有才之士,一时龙虎之称的俞龙戚虎就不必说了,樊令这样的屠狗之辈,萧由这样的小吏之人,如今看来,都有大将、宰相之才。嬴祝则出身高贵,自小就承爵开府,可这么多年来,他身边却几乎没有什么可用的人才,唯一一个公孙凉,也已经死于赵和之手。

若是公孙凉还活着,自己或许会轻松些……

“接下来呢?”嬴祝听得诸葛瑜所说言语,虽然心中有这样那样不满,但他也知道,这恐怕是他破局的唯一出路,因此自然是想要多知道一些的。

诸葛瑜笑道:“接下来便是董相国的事情了,非我这村夫可以妄言。”

接下来安民治政,确实是董伯予的事情了,嬴祝想明白这一点,心中有些惋惜,他还想从诸葛瑜那里听到更多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