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章、倒是巧了(第2/2页)

即是在洛阳择地新建一城,还是利用原本的洛阳城。

二者各有好处。新建一城,便于规划,也没有那么多拆迁之类的麻烦,而利用原城,耗费的人力物力肯定要少些。此时洛阳亦是大秦名城,在籍人口数量超过三十万,虽然比不得咸阳,却也极为繁华。官员们就此问题争论起来,赵和听完双方的意见之后,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然后问了一个问题。

“公等以为,经营东都,首要之务是做什么?”

“自是为陛下建营造宫室,为朝廷营建庙堂。”众文官在这个问题上却是极为一致。

赵和便再问道:“宫室庙堂,须成何等规格?”

“陛下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经此之后,令后世子孙无以加也。”田珍带头应道。

他知道自己在迁都问题上失了分,故此抢着回答,希望能够挽回一点来。

赵和便问了第三个问题:“依诸公所见,若欲宫室壮丽,须花几年营建,耗费人力财力几何?”

众人小声商议了一会儿,此时大秦朝堂上这种风气尚好,就是知之为知之。众人没有信口开河说出一个数字,而是请赵和召来负责工程营建的尚书学士,片刻之后,两位出自墨家、工家的尚书学士便也到了帐中。

听到众人的要求之后,这二人算了一下,其中一人道:“此事非骤然可算出,须得实地察看之后方有定数。”

“你们只须告诉我们,是另建新城耗费更多,还是在城中营建耗费更多?”赵和道。

二人异口同声:“自然是另建新城耗费更多。”

赵和一笑:“天下未定,何须糜费。以原三川郡守府为依托,建新洛宫,供我与百官临时所用,待天下大定之后,再于洛水之北择地建上阳宫——诸位觉得如何?”

众文官面面相觑,赵和都这么说了,证明他心中早有成见,别人还能说什么话呢。

正在此时,外头却传来脚步之声,紧接着,一名信使被护卫进来。那浑身湿淋淋的信使单膝跪下,呈上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札子。

众人目光都炯炯盯着此人,因为方才传报时已经说明了这个信使的身份:他是曾灿派来的。

赵和取来札子,拆开看了看,然后随手摆在案几之上,一笑道:“今日倒是巧了……前方捷报,大军已过长江,浔阳城已经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