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配角蒲易&视角/第一个……

蒲易在今年中秋向女友求婚, 求婚后,在今年十一月正式领证结婚。

他们是恋爱多年长跑选手,彼此早已经见过对方家长, 谈订婚、结婚, 流程迅速,两方家庭都对孩子的伴侣十分满意。

这个时代, 男婚女嫁、成家立业,发达城市大多习惯走“两头婚”, 彼此不算“娶妻”“嫁人”, 皆是婚娶婚嫁,逢年过节两边各自走亲戚。(注)

所谓“夫妻两头走”。

蒲易和他的现任妻子就是按照“两头婚”来走的。婚礼两家人各自负责自己的亲戚,操办婚礼酒宴, 前前后后运作下来,耗费数周功夫。这“两头婚”在许多还带有“大男子主义”的男性看来, 是个挺没面的事情:毕竟, 逢年过节不把老婆带回家里,那算什么结婚成家?

不过, 要蒲易说, 他实在感谢现代制度、人们意识觉醒、早年生育政策的扶植, 衍生出“两头婚”这一成家方式。

他爱他老婆还来不及,怎么会愿意要他老婆割舍掉逢年过节回家探望父母的权利?

公婆到底不是亲生爸妈,就是再亲近,和养了闺女几十年的亲生爹妈也不能相比。

蒲易很懂这个道理,他也愿意接受“两头婚”, 在妻子问他今年冬至是不是要去他家吃个饭时,他特别诚恳、温柔,说彼此回父母家就好。

他老婆瞅着他就笑了。那笑甜得蒲易心里头也暖洋洋的。

两人商量得比较早, 冬至在十二月二十一,距离那天还有快三周时间。

商量结束后,隔天,他们的蜜月婚假就批准下来了。

两人的工作时间都比较死板,老婆是体制内,他是事业单位,都算是吃铁饭碗。单位福利不错,就是批假时间久,得等单位不太忙时,他们才有机会甜甜蜜蜜过婚假。

单位领导帮着协调时间,终于,两人的蜜月婚假给批准下来了。

十一月中旬两人举办婚礼、正式结婚。

十二月蜜月婚假批准下来。

蒲易趁着婚假到手,便开始准备把手头的活交给自己带的实习生——他前几个月靠着几篇含金量很高的稿子,升了一层职位,城阳日报内新进的实习生,上司也安排分配给他两个带。

两个实习生都是有点后门的,在春招、秋招早就过了的时段,硬是挤进城阳日报来实习,就等数月后竞争转正。

和老婆度蜜月,领导大方,批下的蜜月婚假足足有半个月多,还给了新婚补贴。就是为此,蒲易也要把实习生带好,一切细节小心嘱咐,以免他放假期间,两人出点什么差错。

在单位里将两人在这期间需要负责的工作事项逐一发送对方邮箱,又把相关资料链接存档,各自发了一份。

顺利开始度婚假前,蒲易收到来自上司的关切询问,除了问他这段时间要去哪里度蜜月外,话里语里还带了点试探。

蒲易人在蜜月中途,看着上司发来的对话,陷入沉思,老婆探头看了看,乐了:“你带的那俩实习生彼此不对付吗?”

他叹了口气:“是。”

老婆手指滑动屏幕,把上司发来的对话看了看,头轻轻靠在丈夫肩头,轻轻笑了下:“也是难为你了。”

“实习生估计是把在校学生会那套勾心斗角放职场上了——刚好你休假,也省的他们出什么毛病,怪罪到你身上。”

蒲易颔首同意老婆大人的话。

他粗粗看了眼上司发来的文字,客气礼貌地官话回复一番,再点开两个实习生的微信头像,看了看他们的朋友圈,心里头已经将这对实习生的“恩怨情仇”给理清楚了。

这俩实习生都是一个名校出来的,学历确实好看,后门也确实有。

两人不太对付,据说是在校期间因为某个大赛、某个女孩,再加上零七八碎的一些矛盾导致的。前脚小陈进了城阳日报,后脚小余也就拉着家里的关系进了城阳日报。

实习生今年在报社内的名额只有一个。

两个人都是有后台进的单位,他当时被上司安排着带两位实习生时,就懵逼地问过一回:今年实习生名额不是只剩一个了吗?

上司当时用手指指了指天花板,意思是有后台,上头有关系。

后又语义不明地含糊说:“反正就看这两人怎么‘打架’,名额一个,谁关系硬,谁就拿下了。”

上司将两个实习生塞在蒲易手上,也是不得已,他本来安排了另一位员工和蒲易,随机抽签带实习生。偏偏小陈咬口不松,非要蒲易带他;小余见状,也硬要蒲易带。

原因也是挺简单的,蒲易今年在单位内的撰稿含金量稳步提升,当属质的飞跃,提起城阳日报,行业人就会想起当时蒲易采访牧云的稿子的热度。

那稿子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号、头条平台等等,已经是数月过去,可因着主人公的热度极高,每天还能保持有上万的点击、浏览量。

这样的文章,业内属实少有,且这些点击、浏览量都是实打实的,没有数据注水。

业内不少人都羡慕蒲易的好运气。

单位领导也知道蒲易这人颇受“牧云”的关注。

牧云从来不接受除事业内容外的采访,蒲易是特例之一。

他的独特,让很多人不禁好奇:到底这位记者小哥,有点什么魅力,能让牧总裁愿意接受他的采访?

蒲易自己也找不到答案,最后只能盲猜:可能是他和牧云有点共同语言吧。他们俩都是被甜甜爱情滋润的男人。

现在,蒲易结婚了,女友正式升级为亲亲老婆。

但牧云……

他的爱人还在医院里接受治疗。

蒲易想到这里,就叹了口气,他揉着鼻骨,低声对老婆嘟囔几句,软乎乎抱怨着实习生彼此间的不对付:“这个月有金稿评选,如果他们俩谁能评选上,转正机会就板上钉钉了。”

真要说两个人有后台,能不能让实习转正机会多一个,蒲易想,那肯定是有的。

不过依着这两位实习生彼此仇视对方,要争一口气的样子,一个夺得转正机会后,另一个妥妥不会再留在城阳日报单位内吃对方嘲讽。

这场实习生战役,就等着双方谁第一个夺得“转正机会”,赢家耀武扬威,输家弃甲曳兵。

他在蜜月度假期,还忧心忡忡着这两实习生会不会在单位内冷脸不对付,最后打起来。

想必上司也是这个想法,要他在度蜜月期间也多看看这两人状况,免得真出点什么事,最后拖单位下水。

思及此,蒲易连连喟叹,给小陈、小余各自发了消息,问候他们准备写什么稿子参与“金稿评定”。

小陈发来的很快,他将自己看中的某房地产烂尾楼等信息汇总发来,并自傲道:处理这个房地产烂尾楼的相关领导我都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