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可能要抓典型了(第2/2页)

除了数据之外,那些企业和学校的案例,可就都是真实可信的。唐子风这些年走南闯北,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多了,各种各样的段子攒了无数,随便扔几个出来,再加上一些春秋笔法,足够唬人了。

这么多稿子,当然不是唐子风一个人写得出来的。就算他文笔不错,要写出各种风格迥异的文章,让人觉得是各家记者自己写的,他也很难办到。在他的手下,有厂报记者李佳带领的一个撰稿团队,此前那些诋毁韩国文化的文章就是出自于这个团队。唐子风把自己的想法向撰稿团队的笔杆子们一说,大家便熟门熟路地把稿子给编出来了。

有了稿子,再往下的一个环节就是见报。这些稿子显然不能找几家小报来发,只有发在大报上才能起到唐子风所期望的效果。大报发稿还是比较讲究的,至少不能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违背。

唐子风让李佳联系了这些报社的记者,由他亲自去向记者们介绍这些稿件的内容。事实上,这些稿件的主题从政治上讲是完全正确的,打击盗版是国家一向提倡的事情,这些稿子揭露了国内盗版的现状,提出严格知识产权执法的要求,有什么不对呢?

既然政治上没问题,唐子风又让李佳给记者们塞了丰厚的车马费,记者们当然就很积极地在稿子前面签上了“本报记者某某某”的字样,然后递到了主编的手上。主编免不了也要问问记者,为什么突然发一篇这样主题的稿件,记者们把从唐子风那里学来的口径如此这般地一说,让主编也觉得批判盗版现象是一个不错的题目,于是大笔一挥:

发之!

这些细节,外人是不知晓的,甚至连批准发稿的主编们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计划中的一员。他们只知道自己签发了一篇政治上没问题的稿子,至于其他媒体也在同一时间发了相同主题的稿件,谁又会注意呢?

一场打击盗版CAD软件的风潮,就这样被挑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