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战而败(第2/2页)

许昭坚于80年代中期响应号召主动申请离休,至今离开工作岗位已有十多年时间。但他虽不在系统内,系统内却仍有他的传说。在一些重大的产业政策问题上,中央领导都要亲自上门向他讨教,而他也屡屡能够提出一些真知灼见,让人钦佩于他的睿智。

周衡在早年曾当过许昭坚的秘书,所以直到现在,许昭坚仍笑称周衡是“小年轻”。周衡在临一机的时候,为了开拓业务,曾几次请许昭坚帮着向一些企业打“招呼”。许昭坚对于这样的要求并不反感,因为他知道周衡这样做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了让临一机脱困。临一机当年也是在许昭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如今遇到经营困难,许昭坚岂能袖手旁观。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许昭坚从周衡那里听到了唐子风这个名字。后来唐子风的种种妖孽表现,许昭坚也都有所耳闻,对于这个年轻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好几次都要求周衡在合适的时候把唐子风带过来让他看看。前些天唐子风打算开始宣传攻势之前,周衡便把他带到了许昭坚的家里。

在那一次,唐子风认真地向许昭坚介绍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设计软件是工业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价值并不亚于实体的设备。这些年,国家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加上自主研发,在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软件方面却非常滞后。

国产工业软件滞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大量盗版软件充斥了市场,让国产软件没有任何生长的空间。对于国外的软件公司来说,它们的盈利主要来自于欧美市场,在中国市场上仅仅是维持存在,并不急于攫取利润,所以对盗版问题一向是采取漠视甚至纵容的态度。它们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本土软件的成长,让中国本土软件错过最佳的成长期。

在中国本土软件无法替代国外软件的情况下,盗版软件的存在,能够让一些企业减少支出,降低这些企业使用软件的门槛,至少从表面上看,遭受损失的仅仅是国外软件公司。但在中国本土软件初露端倪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国外软件公司有欧美市场作为支撑,可以不在乎盗版的损失,而一旦盗版横行,国产软件就没有了销路,从而无法生存下去,最终只能是走向消亡。

一旦本土软件全军覆没,国外软件厂商就会亮出它们的獠牙,想怎么开价就能怎么开价,能够迅速地把前些年的损失变本加厉地赚回来。更重要的是,这些软件还会成为他们遏制中国制造崛起的工具。一旦国与国之间的技术竞争进入关键时候,国外厂商只要中断软件供应,就能够让中国的工业研究完全瘫痪,届时整个国家将不战而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