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人都是理性的(第2/2页)

“临一机那帮南方人,说话娘娘叽叽的,我是看不惯。可人家能给咱们活干,只要咱们肯出力气,人家就舍得给钱。这几个月,我每个月光拿超额奖就是六七百块,人家亏待咱了吗?

“我也不怕跟你说实话,我早就盼着临一机把咱们厂收了,起码我这颗心不用总悬着,生怕哪一天人家就不要咱们了。”

“不要咱们,那不可能的。”宁大喜的声音有些发虚,他说道:“让临一机把咱们厂收了,当然是好事,我也是赞成的。不过,老聂说的也有道理,趁着这会,咱们去谈点条件,没准人家就答应了呢?”

高树椿说:“谁爱去就去,有这工夫,我还不如多干点活。”

与高树椿持相似观点的人,在滕机职工中占了七八成。周衡和唐子风商定了一个温水青蛙策略,先放出风说临一机不可能收购滕机,既而又让临一机来租借滕机厂房和工人开展生产。职工们这个过程中,开始逐渐接受临一机的管理模式,认识到加入临一机其实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这期间,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表示对临一机的不满。对于这些人,临一机方面的处理原则,就是“爱干干,不干滚”,反正临一机只是临时雇人干活,与这些滕机职工之间没有人事关系。你觉得临一机的要求无法接受,那就别干呗,想给临一机干活的人多得很,也不差你这一个。

人都是理性的,尤其是穷人……

任性这种事情,只是有钱人的专利。作为一个穷人,有人给你活干,给你发几倍于原来的工资,你还有啥可不满的?就算你性子倔,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你的老婆孩子也愿意跟着你一起吃水疙瘩下饭?

除了那些屈服于临一机的人之外,还有一些人是抱着随大流、不惹事的心态,同样也不想跟着聂显伦去闹。

最后,答应跟着聂显伦去与市政府谈判的职工,只有稀稀拉拉的十几个,全都是手上没啥技术,担心临一机接手之后会被边缘化的那类人。这些人有的在市里也有一些关系,托人打听了一下,知道市里态度非常坚决,根本没啥通融的余地,顿时勇气又泄掉了几分。

聂显伦见此情形,也知道大势已去,只能灰溜溜地接受经贸委的安排,调到滕村市的一个冷门单位呆着去了。

滕村机床厂终于像一颗成熟的桃子,落到了临一机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