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长缨在手(大结局)(第2/2页)

唐子风笑道:“我算什么前辈?许老,谢老,周老,那才是机床行业的真正的前辈。上世纪50年代,是他们在一片荒芜之中创建了中国的机床工业体系,随后又在遭受国外全面封锁的状态下发展、完善了这个体系。再往后,我们打开国门,面对着国外机床的冲击,是他们坚守住了阵地,才使中国的机床产业没有像前苏联那样全面崩溃。

“等到我接手的时候,中国机床产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大为改观。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享受红利的一代。”

“我们可不想躺在前辈创造的红利上睡觉。”于晓惠认真地说。她递上一份资料,说道:

“唐主任,按照你的要求,我们会同国内其他大型机床企业的技术部门和决策部门,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出了这份《中国机床2035行动纲要》,请唐主任审核。”

“这么快就拿出来了?”唐子风接过资料,一边翻看着,一边兴奋地说道,“不错,不错,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技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厂,制造资源集成管控,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这些概念都非常好。机器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微纳制造、复杂制造,还有可靠性技术、制造工艺、关键基础件、工业传感器等共性技术研发,这些点都抓得非常准,的确是一份有雄心壮志的行动方案。”

“我们的目标就是瞄准国际前沿,力争在2035年实现和国外机床巨头的齐头并进,然后再用10至15年的时间,把它们彻底甩开。”段如飞说。

“以我的观察,估计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唐子风笑着说道。

“我也是这样想的。”段如飞也笑着说,“对了,唐主任,大家在讨论这个行动纲要的时候,都觉得‘中国机床2035’这个说法不够有力,想请唐主任给我们起一个更响亮的名字。”

“更响亮的名字?”

唐子风沉吟了片刻,抬起头说道:

“机床是工业之母,要发展制造业,就离不开机床。伟人说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正是这个意思。我们要跨上时代的巨龙,实现民族的腾飞,就不能没有这根长缨。

“因此,我们这个方案,就叫做长缨二零三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