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穿越之二百四十四(第2/3页)

给予他在这个不属于他的时代生活下去的动力与目标的,仅仅是“织田信长”这个名字带来的附加价值(争霸天下)。

既然会有攻打河野城的羽柴秀吉和拿下木芽峠的丹羽长秀齐聚一堂,显然这个时候越前的战事已经结束——实际上,已经杀了近三四万人的时候,越前的一揆就已经再难掀起风浪了。一开始这些一揆军就因为越前国的内斗而没能及时提起士气,而又因为据点被拿下而四分五裂、消息一时流转不通,既然完完全全的丧失了先手,最后落败也不稀奇。只是十九日时,越前几乎已经被织田军杀成“血国”后,三郎也完全没有收手的打算,直接将本阵转移到了一乘谷,并在二十三日的时候开始进攻加贺国。

……嗯,没有收手打算、一鼓作气攻向加贺的人说不定也不是三郎本人呢。

加贺国与越前国相邻,并且不同于越前国的一揆只是初初展开,加贺国已经完成了由一揆统领国家的民众自治。不管是在越前一揆蜂起的时候,还是在桂田长俊和富田长繁均身亡、由宗教力量统治国家的时候,加贺一揆都出了不少力。但加贺国虽然是民众自治,却仍然受到宗教的限制,上下构成也并不符合这个战国时代应有的发展规律——其实单就加贺与越前接壤、越前一揆会在加贺一揆的号召下反反复复这一事实,就已经足够明智光秀心生敌意了。

总之,在平定了加贺国的能美与江沼后,抱着平定越前的目的的织田家将领们,才总算迎来了迟来的封赏。

这也是丹羽长秀与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甚至是一开始并不在战场的竹中半兵卫会出现在同一场合的原因。

明智光秀不愿意让个人的喜恶去左右他的判断——应该说,在牵涉到三郎的事情上,能让明智光秀单纯以喜好来决定的事情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在粗粗思考过一遍后发觉没有太大疑点,也并不明了羽柴秀吉对于三郎到底怀有怎样的目的,明智光秀也就暂时打消了对羽柴秀吉的怀疑,注意力改放在了三郎的身上。

满打满算,从开始动手到彻底结束也只用了半个多月,这种程度的征战对成为“织田信长”已经二十多年的青年来说完全承受范围内。他和任何一次军议一样坐在主位上,一手撑着脸颊,没有留下什么岁月痕迹的脸看起来颇为年轻,一双眼睛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亮的惊人。

三郎当然没有与家臣们相互客套的兴致——先不说三郎有没有这种文学功底,作为一个时常被家臣们刀剑们夸到牙酸的人,三郎实在是对这种相互恭维没有半点兴趣,以他现在的权势,也已经不需要他与人客套。因此他只是挑了挑眉,就在家臣们的注视下直截了当地开口了:“那北之庄城、还有府中这边的八郡——全部交给柴田先生啦。”

就算是早就习惯了三郎在封赏与放权上惊人的大方,这一次他给予柴田胜家的封地范围仍然让家臣们觉得不可思议!

越前国当然不止八郡,但是柴田胜家一人就占据了越前最为重要的府中位置,所得领地已经超过越前的一半领土了。之前羽柴秀吉也得到了三郎封赏,得到了筑前守的官位,几乎统领了整个北近江,但近江的国土与越前差别甚大,更不用说三郎竟然还让柴田胜家担任北之庄城的城主了!

饶是早就知道这一次攻伐越前不可能会有封地掉到自己头上、明智地将近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的羽柴秀吉,在听到三郎轻描淡写说出来的“八郡”后,也不由得眸色一暗,脸色渐沉。

近江既然与越前相邻,那么对于对织田家并没有什么归属感、对三郎本人还保持着微妙敌意的羽柴秀吉来说,柴田胜家就已经成为了他的竞争对手。无论是麾下的家臣、家财还是在政治军事上打熬的岁月,柴田胜家都要远远超出他一大截,再加上他在越前又具有了绝对的领导地位,即使一时之间越前国会因为屠杀而人口锐减,日后在此地也定将建立起远超他的强盛兵团。

……早知道的话,他应该在杀敌的时候更狠一点才行。

他在背地里进行破坏带来的好心情,因为三郎选择了柴田胜家并给予了优厚赏赐而削弱了许多,连摩挲腰间“三日月宗近”的刀柄时,手背都因为隆起的青筋而显得狰狞。但在明面上,羽柴秀吉仍然要露出十分无害的忠厚表情,连忙朝着柴田胜家道贺——和对他示好的丹羽长秀不一样,柴田胜家并没有被他这种卑微谦恭的姿态取悦,只是淡淡的点头示意而已。

明智光秀看着羽柴秀吉的脸,也仍旧没能发现出什么异样的东西。

封赏的命令既然已经干脆的下达了,三郎也就理直气壮的提早离席了。等他终于走出和室、踏过游廊的拐角的时候,在那等候许久的水色短发的太刀付丧神露出了松了一口气的表情,快步走近三郎,轻声说道。

“十分抱歉耽误您的时间——我有话想要和您说。”

羽柴秀吉用的是什么手段,我觉得大部分小天使已经能猜到了……真对不起,我的智商只能想到这种程度的谋略。

看在他们这个时代的武将好像很多人都战法粗糙的份上就原谅我吧。

越前境内的一向宗寺庙的主持被处以磔刑,这个也来自于赤军长胜的织田信长传,参与暴动和被怀疑参与暴动的百姓全被斩首、还有之后突入加贺国拿下能美江沼二郡,也是出自于它。朝仓景健不得不出家是我私设,但我好像以前也网上哪里看到过有这种说法对了算是历史的,错了就是我的。

以及织田信长传里朝仓景健是被信长命令自杀的,我还看到有一个说法是被信长拒绝了投降并将其斩首……反正不管怎样都是死就是了。这里私设朝仓景健是无望之下自己选择了自杀。嗯就这样。(事实上这种私设没多少用处)

越前会短暂地出现人口问题也是我私设的——然而这难道不是很有道理吗!作为一个曾经是理科生的人,反正我就这样写了。

日本的磔刑与中国的不一样。中国的磔刑是凌迟,但是日本磔刑是用枪(冷兵器)刺击被绑在柱子上的人的身体,直至将受刑人刺死。日本战国史上受这个刑比较出名的是波多野兄弟,因为这被说是能与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原因挂钩……

简单概括下这件事,就是明智光秀想要波多野兄弟投降,为此还送出自己的母亲(实际上是伯母)为人质,然而信长不顾明智光秀的伯母还在敌人手里,哇的一下就把波多野兄弟拖出来宰了(磔刑),这也成为明智光秀日后背叛他的诱因之一。(光秀背叛原因中的怨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