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虚假的供述(第2/2页)

林新一问了一大串无关紧要的问题,让对方消除警惕心理,形成有问必答的定势思维。

然后,他才突然问道:

“在之前的几个小时里,你在哪里,做什么?”

“我在……”长发男愣了一下,然后又迅速回答上自己想好的答案:“我在家里,躺在沙发上睡午觉。”

“哦?”林新一露出了玩味的目光:

“也就是说,你今天根本没去过你家的后山,没见过那几具尸体,也不认识那几个死者咯?”

他特意将‘没去过后山’和‘没见过尸体’、‘不认识死者’放在一句话里,一并发问。

这是在利用犯罪分子的逃避心理。

在被问到“认不认识死者”这种关键的问题,犯罪分子为了表示自己与此事无关,多半会坚定地回答不会。

而在否认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彻底撇清和此案的关系,他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回答,自己根本没去过现场,也没见过尸体。

果然……长发男的回答是:

“没有,我不认识什么死者,今天也根本没去过后山,更没看见什么尸体。”

“那就好。”

林新一的表情悄然变得轻松:

嫌疑人要是随便编个借口,说自己今天去过后山,那这问题反而不好解决。

可他却在诸多警察的见证下,留下了自己没去过现场的假证词。

这把已经稳了一半。

问题已经悄无声息地从如何证明长发男杀人,转变成了,如何证明他去过案发现场。

后者显然比前者更容易做到。

只要能想办法推翻他的假证词,证明他是在警察面前说谎,这案子就差不多能解决了。

因为这种自我矛盾的供述放到法庭上,本身就是一件对犯人极为不利的证据。

“冈田先生。”

林新一目光炯炯地看向这个长发男:

“看来你对自己做的那些反侦察准备真的很自信。”

“我……”长发男咬死不松口:“别说废话!证据,能证明我杀人的证据呢?”

“别急。”

林新一微微一顿,语气严肃地反问道:

“你说自己没去过案发现场是吧?”

“那我如果能找到证据,证明你去过现场……你又该如何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