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舌战人工智能(第2/2页)

不仅不鼓励,表扬,反而还屡次批判他。

好好的天才少年,竟然成了学校里受人歧视的怪胎。

总而言之,在日本刻板不变的教育体系之下,泽田弘树的才能根本得不到发挥。

直到8岁跟母亲移民去了米国,接受了因材施教的精英教育,他的能力才完整地发挥出来。

于是,弘树心里就想……

日本僵化的思维,落后的体制,永远无法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大科学家。

“等等……”

林新一越听越觉得这味有点不对:

日本的教育,不行。

米国的教育,行!

好家伙……

原来煮饭成仙、洗七次盘子、马桶水能喝、三天造核弹、东京湾埋高达、小学生百公里负重越野的日本……

也流行蚣蜘这一套啊!

林新一一时不知该如何吐槽。

他只好继续往下问道:

“那弘树的这段经历,跟你今天的所作所为,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上级批判教育体制僵化。

下面怎么就执行成‘狂扁小朋友’了?

“因为……”

诺亚方舟继续不厌其烦地解释:

原来,弘树从自己感受到的教育体制僵化,联想到日本整个社会都是僵化的。

所以,继承了弘树意愿的诺亚方舟就搞了今天这么一出。

想要解决日本社会僵化的问题。

那要怎么解决呢?

把这些不成器的小婆罗门给干掉……

“看看这些肩负着日本未来的孩子们吧——”

“看到他们这种不堪的模样:”

“想必肮脏政治家的孩子,长大后还会成为肮脏政治家。”

“只想着赚钱的医生的孩子,长大后也只会变成这种医生。”

“想要让日本变好的话,就得一次性把这种‘联系’清理干净才行!”

诺亚方舟阴森森地说着骇人的话。

可算把这些小玩家们都给吓哭了。

而林新一听着听着……

真是越听越不对劲:

“喂喂,弘树……”

“你这话里问题很多啊!”

首先,从教育体制僵化联想到日本社会僵化,所以要解决日本整个社会僵化的问题。

这思维发散得,已经够天马行空的了。

其次……

“你要解决社会僵化的问题。”

“不就更不应该批判日本的教育体制,反过来推崇米国的‘精英教育’吗?”

社会僵化的根本原因是阶层固化。

阶层固化就是普通人没有上升通道。

而在东亚文化圈里,普通人唯一打破阶层固化的桎梏,找到上升通道的办法,就是……

做题,读书,学习。

用知识改变命运。

也就是被弘树批判的,不注重个性的应试教育。

而米国那套精英教育,素质教育,恰恰是专门给贵族子弟准备的,是用来加剧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的。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东亚高考只凭分数决定命运,那学生只要读书就行了。

读书能花几个钱?

而米国那套素质教育注重发挥学生“个性”,有着各种各样的特长加分项。

比如说帆船、马术、编程、航模、机器人、极限运动、非洲公益志愿活动……

更直接一点的,还有知名校友的推荐信,捐给学校的教育献金。

除了极少数像泽田弘树一样,不用浇水就能突出的真·天才以外……

这些“个性”项目,是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玩得起的吗?

在东亚,此时还不知有多少家庭连电脑都买不起。

更别说去参加什么学费高昂的兴趣培训班了。

至于推荐信、教育献金什么的,那就更是只有婆罗门和刹帝利才玩得起。

“让弘树感到痛苦的僵化教育体制。”

“恰恰是普通人反抗阶层固化的最后武器啊!”

“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去打造‘个性’。”

“大多数人只能靠按部就班的读书考试来改变命运,这才是他们唯一可走的上升途径!”

林新一实在无法理解诺亚方舟的动机。

于是他振声反问道:

“你一边替弘树批判应试教育体制,一边说要帮他解决日本社会僵化的问题。”

“不觉得这有点自相矛盾吗?”

诺亚方舟:“……”

这人工智能差点没让林新一说宕机。

而林新一也看出来了:

这位人工智能,或者说研发出它的那个天才小学生。

“脑子倒是比大人还聪明。”

“但是这政治理解能力……”

林新一轻轻叹了口气:

“也就隔壁小学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