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民国之大导演(42)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谢夏笙目送国文老师收起课本走出教室,下一秒,她的桌前就被围了起来。

打从报纸上曝光他大哥卧薪尝胆(?)在贫民窟潜伏几百天只为了拍好一部电影后,谢夏笙在高中就成了一个小小的名人。

每当下课后,她的课桌前就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同学,他们叽叽喳喳的问她各种各样的问题。

“夏笙,你大哥真的在郊外住了一年?没回家吗?”

“他邻居真是黄包车夫吗?”

“我在报纸上看到的时候真是惊呆了,你哥哥真是个影痴。怪不得能拍出这么好看的电影。”

“本来在报纸上看到你大哥要办电影奖时我还以为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没想到他其实很吃苦耐劳,而且是真的热爱电影事业!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像他这样的公子!”

“你哥结婚了吗?有女朋友了吗?”

谢夏笙脸上的笑容都笑僵了,一一回答着同学们的问题:

“是的。”“真的。”“是啊。”“没错。”“我哥哥有未婚妻了。”

于是那个问问题的女学生的眼睛立刻暗了下去,她深深叹了口气,忧愁道:“为什么好男人都有主了。”

谢夏笙也同样在心里叹了口气。

为什么这么好的男人是她哥哥。

她哥哥这么优秀,以后她怎么甘心嫁给那些不如她哥哥的男人?

直到清脆的下课铃声才把谢夏笙从同学们的包围中解救出来。

英文老师走了进来开始上课,谢夏笙的回忆却开始飘远,想到了家中那对野心勃勃的兄妹,差点没忍住笑出了声。

前段时间报纸上都在骂他哥的时候,谢碧雪高兴的走路都恨不能跳起来,谢孝聪脸上的得意藏都藏不住。

现在大哥风评逆转,他们一定很失望吧。

恐怕他们也想不到,大哥竟然会住在郊外。毕竟就连她也没想到大哥根本没有在外面购置私宅,而是和穷人比邻而居,过着清贫的生活。

也真亏爹和奶奶能舍得。

……

谢夏笙所料不错,谢孝聪现在的确很憋屈气闷。

《北平日报》:“为了拍出真实电影,谢听澜和黄包车夫做了一年邻居!”

《光影新报》:“《贵妃醉车》成功背后的秘密,谢听澜爱贫嫌富?”

《传奇人物》:“张扬还是低调?狂妄自大还是谦逊敢言?年轻气盛还是老成持重?谢听澜的双面人生!”

《北平电影周刊》:“我们都误会谢听澜了!”

谢孝聪赤红着眼,把桌子上的所有报纸都撕成了粉碎。

好一个谢听澜!

惯会装模作样,惯会作秀!

为了替自己扬名,不惜自甘下贱和那些下等粗人厮混在一起,甚至不要脸的捧一个黄包车夫的臭脚,一点读书人的风骨都没有!谢家千年清名都被他这个不孝子给毁了!

他不就是投了个好胎,托生到了太太肚子里,一个嫡子身份就让爹失心疯了一样护着他,谢老太太和他的两个叔伯也娇宠溺爱他,生生把他养成了现在这幅目下无人的纨绔脾气。

易地而处,如果他是嫡子的话,他名声肯定比谢听澜好多了,也就谢听澜是谢家嫡子,所以北平才有这么多人闭着眼吹他。

他不就是想要扬名吗?他偏偏不如他的意。

他叫来了一个小厮,如此那般的附耳给他说了一通,小厮领命离开了。

谢孝聪撑着下巴,露出一个疯狂的笑容。

他倒要看看,谢听澜发现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是什么表情。

……

傅瀚晟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小厮,反问道:“你说,要我也创立一个电影奖项?”

小厮说:“要赶在谢听澜之前。”

傅瀚晟连连摇头,“我疯了吗?你没见谢听澜现在被报纸上骂成什么样了?”

小厮镇定道:“我家主人说,这会是史上第一个电影奖项,创办它的人注定会青史留名,您不用担心报纸上的些许骂声,我家主人到时候会联系很多有志之士为您发声助势。而且现在有谢听澜在外面挡炮火,您只要低调一些,就不会像他那样被万众声讨。”

傅瀚晟脸上明显浮现了一丝犹豫,他顿了顿,“你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小厮:“那您要快点了。现在谢听澜正在等外省电影人上京讨论电影奖的事,还没确定何时立下奖项,如此正好是我们的时机。”

傅瀚晟默默点点头。

望着小厮离去的背影,男人若有所思的摩挲椅把手,眼神放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泸市电影协会有关要不要上京的会议,一大半的会员投了反对票。

他们自认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要为了一个年轻气盛的小孩子的狂言而巴巴跑到北平,未免太跌份了。

周冯和本来都做好自己以个人的身份上京的心理准备了,事情就在这时迎来的转机。

谢听澜给泸市电影协会寄来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邀请信。邀请信足足有厚厚十几页,而且是纯手写。

算算路上送信的时间,这封信早在报纸上刊登对全体影人的公开信之前就写好了。

在信中,谢听澜言辞极尽诚恳,恳请他们上京来共商大事,请求他们来当华夏第一个电影奖的评委,而且还在信里热情洋溢的夸了协会里的每一个老前辈,并对每一个前辈的作品做出了独特深入的点评,表示自己要借着这次见面好好和他们取经。

周冯和不得不承认谢听澜口才了得,起码看过信后,很多协会成员的态度就松动了很多,对谢听澜的态度就没有那么抵触了。甚至还有人高兴的对周冯和说,谢听澜眼光不错,说话也好听,是个人才。

周冯和:……这群人这么现实的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有职责操守的老前辈,虽然谢听澜夸的特别对他们胃口,但是他们也不会因为几句好听的话就千里迢迢跑去北平,他们的骨头还没那么轻。

真正改变他们态度的,是上海报纸转载的几条新闻。

谢听澜虽然出身世家大族,但是却不慕荣华,性情简朴,且对电影有独特的痴劲儿,为了拍好一部电影,他隐姓埋名深入穷人们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睡,才终于呈现出来《贵妃醉车》这一伟大的艺术品。

扪心自问,周冯和自己都做不到这样。看看报纸上写的谢听澜都过的是什么日子吧!天天吃水煮面条,穿补丁衣服,为了和邻居们保持一致,大冬天零下十几度也不能烧炉火取暖,只能用凉水洗漱,别说是他了,他们协会也没有人可以做到!

谢听澜对电影的热爱和敬业精神着实让他们感动,在这一刻,泸市电影协会的人都不约而同承认了谢听澜的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