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2章 时移事易景不同(第2/2页)

刺史部手中掌握的粮食数量暴涨,一下子就解决了三十万黄巾俘虏的口粮问题,起码不用再花钱另外采购,这一季的收获已经足够一年嚼用。

豫州地处北方,田地肥力比之南方自是有所不如,此时也没双季倒,种植的都是产量不高的五谷,主要还是以小麦为主。

但凡对农事有所了解,就知晓小麦的产量再高也就那样,跟水道还有其它一些高产杂粮完全没法比。

不说什么北方和南方的口味习惯,眼下摆在豫州刺史部的,是百姓能不能吃饱有没有饭吃的问题,至于什么小麦和水稻之间的胃口差别,谁有那心情理会啊?

轮回多世,林沙做过皇帝和霸主,对于农事不是一无所知,等田地收割完毕后,在他的强行推广下,三十万黄巾俘虏所在田庄,都实行了人工肥料给地添肥的手段,同时轮种了豆子等砸粮不让田地浪费。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荒,有了大批粮食做底,林沙琢磨着在黄巾俘虏营地开展养殖等等很有经济价值的副业,他只是提供了大旨的思路,至于具体如何实行,就由手下的幕僚团队跟地方官府具体商榷决定。

这时候,林沙早已等候多时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

有了黄巾俘虏所在田庄的示范,周围百姓对于兴修水陆沟渠,引水浇地之事充满极大热情。

只是他们自身没有能力解决此事,劳力倒是好说,可是水田和水源基本上都控制在地方豪强手里,想要说动地方豪强让步可不容易。

好在百姓不是傻的,第一时间就想到向官府求助。

起码,在林沙当上豫州刺史以来,所作所为让百姓对官府又有了信心,这才有了向官府请求帮助的举动,否则他们就只能眼睁睁水利沟渠的好处,却是无法得到依旧过着苦巴巴的日子。

刺史部在地方上撒下大量的人手,第一时间便将百姓的诉求汇报上来,同时也汇报了地方官府的某些不寻常的举动,让林沙又喜又怒,心情一时复杂到了极点。

“这帮混蛋,终于忍将不住,露出了丑陋的嘴脸!”

林沙冷笑,眼中冷光闪烁寒芒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