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青岛 第二更(第2/3页)

禾儿最了解她,说:“没事,待会就活蹦乱跳了。”

都不用待会,放好东西走出招待所,王月婷鼻子动动,夸张地说:“我闻见大海的味道了。”

神情愉悦得好像吃过仙丹,一下子容光焕发,哪还有刚刚的模样。

高明好笑捅一下好哥们的腰侧,大米伸手锁他喉咙。

两个男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

禾儿看在眼里,疑惑地歪下头,还是撇撇嘴没问,到地方小心翼翼脱掉鞋,踩在柔软的沙子上。

沪市也有海,不过实在太远,远到这些年只去过两次,又不及青岛的大。

这种体验几乎叫人着迷,几个都高兴得不行。

高明住在青岛这些日子,因为离得近,有时候早晚背书烦就到这儿转转,连那儿有石头都数得清清楚楚的,尽合格的地主之谊不是问题。

等吃饭的时候还说:“第一顿我请啊。”

他们一向是这规矩,没说好的话就是平摊花钱,一开始是因为小麦他们不想占谁的便宜,久了都习惯这么做。

这么说话,还挺有大人的样子。

连行为举止也想靠拢,都不用谁起头,几个人默契交换一个眼神,有些偷偷摸摸,又大大咧咧说:“我们喝酒吧。”

这年头,酒是稀罕东西,毕竟要用粮食,对孩子们来说更像是大人专用。

王月婷很有发言权说:“我二哥床底下藏着一瓶,我们喝掉了。”

这个“们”,指的除高明以外的四个人,他一下子有些酸溜溜地,但还是说:“买回去喝吧,也可以买点下酒菜。”

到底还带有三个女孩子,别闹出什么事来才好。

禾儿最近很迷扑克牌,说:“我们可以喝酒打牌到天亮。”

不知道的以为她天天这么干呢。

反正一年到头都不一定有这么一回,连一贯稳重的小麦都说:“行,那吃完就回去吧。”

高明是带着换洗衣服出门的,晚上他就跟大米住一间,五个人干脆在房间里席地而坐,吃的喝的摆得乱七八糟。

大话是都很能说,一个人也只敢尝一口。

禾儿是第二次喝,脸皱成一团说:“还是好难喝啊。”

就这味道,为什么大人这么喜欢,比不上汽水的百分之一。

好在也只买一瓶,剩下的都是汽水,他们玩得别提多高兴,没敢真的通宵,一来是纠察的人会查,大半夜男男女女还在一间房,少说是个作风问题,二来明天还有要紧事要做,得好好休养生息。

招待所离澡堂远,只能一毛钱买一瓶热水,在洗澡间兑凉水冲。

高明两个就站在楼梯口,这个角度能看到洗澡间进出的人,又不至于离得太近。

站这儿,说话都有回音,两个人声音压得极低,不知道以为是什么地下党交头。

禾儿第一个出来,发梢带着水汽说:“我看你们俩今天净嘀嘀咕咕了。”

都是好朋友,怎么还能搞小组织。

禾儿很是不悦,难得散着的头发随着她的动作一动一动。

说的都是大米的心事,他若无其事道:“在说明天呢。”

一看就是骗人,还不如直接说“不想说”,禾儿“哼”一声,看向高明,难得散着的头发随着她的动作摇摆。

高明没法说啊,有些无奈道:“你头发再擦擦吧,太晚了。“

顾左右而言他,更可恶了,禾儿很是不满,转身进房间,夜里几个女孩子也说悄悄话。

小麦也觉得大米这一阵子有心事,可惜她一脑门钻在赚钱上,一点没看出什么端倪,只说:“也许男人之间的秘密吧。”

毕竟像这个年纪,男孩女孩之间本来就有条线,轻易不会凑一块玩,他们这样的少时情谊,更显难得。

王月婷觉得“男人”这两个字有些好笑,说:“他们还不是呢,得我哥哥那样的才是。”

她虽然生长于哥哥们的“魔爪”之下,心里却也觉得他们是全天下最好的男人。

禾儿也转眼睛说:“爸爸也是。”

又很快改口说:“是中年男人。”

听上去怎么有点大腹便便的形象,王月婷觉得跟方叔叔也不大像,又没有更好的词。

总之几个人言笑晏晏。

招待所的隔音不好,另一间房模模糊糊有动静,男人不像女孩子们,亲亲热热把床并在一起睡。

透过薄薄的窗帘洒下一点光,高明忽然侧躺问:“你为什么会喜欢王月婷?“

不是说不能喜欢的意思,只是有些好奇。

要不是屋里没有灯,他准能看见大米脸红到脖子根,有些结巴说:“也不是喜欢,就是...就是….“

就是他自己也说出来的古怪感,却没法跟亲姐姐分享,只得在信里对远方的好朋友提起。

两个人其实性格有点像,都是不大爱说话,但大米比高明更有攻击性,永远从姐姐身后探出爪子,只要有谁对她不利,就挠谁。

高明的沉默更像是对世界的反抗,他什么也不想关心,只关心自己小小世界里的几个人。

他们路上没有谁给做指引,全靠自己摸索。

大米也说不好是什么感觉,最后叹气说:“我也配不上人家。”

他这个年纪,在乡下已经很好娶妻生子了,又过分早熟,什么人情世故心里都是有数的,知道婚姻嫁娶最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心知自己这样的人家,王家不会看得上的。

高明倒是很了然说:“他们家不是这样的人。”

不然月婷妈妈和哥哥不会帮忙张罗来张罗去,这么多年肯放任他们一起玩,平常也多有照顾。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顶多称得上萌芽,这个年纪的男孩女孩多多少少都会有,大米好奇问说:“你有喜欢的人吗?”

这种事,一般都是女孩子之间讨论得多,两个半大不小的“男人”说得起劲,高明模模糊糊觉得有,又觉得没有,最后还是摇摇头说:“没有。”

这倒没什么好撒谎的,两个人又说几句别的才睡,毕竟第二天还有大事忙。

这趟来青岛,几个人是已经规划许久,都觉得不做点什么说不过去,好歹得把回来的车票钱、住宿费挣出来。

按照高明的打听,早决定卖打火机,东西不大,利润还是挺可观的,一大袋子就有好几百个,是瞒着大人找王梅阿姨进货,一个一块钱。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倾向于用火柴,一是打火机要自己装油,得有票,二是价格不菲,毕竟一盒火柴才一分钱,一根打火机却要一块五,时不时还会坏,得送去修,划不来,但对赶时髦的年轻人,或者日子过得不错的小干部来说,这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尤其是他们这次要卖的这款,黄铜表面,开盖的时候有“咔噔”一声,别提多有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