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豆腐西施 烧火棍之争(第2/2页)

姜言意可没功夫管春香,锅里的生浆已经烧开了,她正忙着把生浆舀起来用干净的纱布滤去豆渣。

滤渣后的豆浆继续回锅,用猛火烧滚,因为豆子含有豆油,豆油浮在最上层,姜言意瞧着豆油凝结在一块,还起了一张油豆皮。

这次烧开的豆浆可以直接喝,要不是顾忌着营房里有这么多人在,姜言意都想尝一碗这古代纯天然豆子榨出来的豆浆是个什么滋味儿。

她瞧了一眼锅里豆浆的量,取了卤水洒在一个大木桶里。

点豆腐,卤水的用量是关键,卤水少了豆腐不成型,卤水多了做出的豆腐发黑,还有一股怪味。如何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量,这就得看经验了。

上辈子姜言意祖上是靠开火锅店发家的,只不过到了姜言意爷爷那一代,因为种种原因火锅店没落了,再也没开起来。

到了姜言意老爸这一辈,她老爸觉得山城大街小巷全是火锅店,自家再开一个赚不了什么钱,就改学川菜。

姜言意的爷爷说她爸是没那个做火锅的慧根,老人家一直都希望有朝一日家族传承下来的老火锅能重见天日,从姜言意懂事开始,就教姜言意炒料、制作老火锅的底料。

老爷子还有一门绝学,那就是做豆腐。

红汤锅底里煮豆腐,豆腐煮入味了再下口,那滋味美的!

煮火锅的豆腐跟市场上买的豆腐不一样,市场上的豆腐孔眼细小,煮火锅的豆腐则要气孔多才方便入味,但又不能嫩得一碰就散了。

为了做出合格的火锅豆腐,姜言意是下了苦功夫的。

眼下做起普通豆腐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她把豆浆倒进洒了卤水的大木桶中,木桶中的豆浆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结成了白嫩嫩的豆腐。

满满当当的一桶,仿佛是凝固的牛乳,实在是看得人眼热。

李厨子因为之前徒弟的失误毁了一锅豆腐,姜言意再做时,他就一直留意着这边。

瞧见姜言意点出的豆腐又多又白嫩,比起他这个在灶上忙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手也不差,心中委实惊讶。

这女娃看着娇气,干起活来倒是一把好手。

他问:“女娃子家里以前是做豆腐的?”

姜言意忙着把嫩豆腐装进模具里定型,半真半假编了个谎话:“我爹是个厨子,我耳濡目染学了些。”

李厨子听了,面上不知为何多了几分怅然,只说:“有门手艺傍身好,到了哪儿都饿不着,可会炒菜?”

姜言意想到这是一个机会,连忙道:“会,能同时管百十来人吃上热饭热菜。”

这是实话,上辈子姜言意老爸学川菜出师后,在饭店里当过主厨,后来搞创业,也下乡办过流水席,姜言意有空也会跟去帮忙。她旁的不行,在做菜这一块倒是颇有天赋,甭管什么菜一学就会。她爸忙不过来的时候,经常都是她赶去顶上。

李厨子眼中多了些许失望,显然是觉得姜言意在撒谎。

姜言意若说自己能做些家常菜他还信,同时管百十来人吃上热腾腾的炒菜,怕是这营房里掌勺的厨子都没几个敢夸下这样的海口。

厨子这一行入门的门槛看似低,实则很磨炼人。做菜不仅要悟性,还得勤快,光是刀功都得练个一年半载运起刀来才像样。

姜言意那双手,细皮嫩肉的,别说拿刀,怕是阳春水也没沾过几回。

他这辈子做人做菜都讲究一个踏踏实实,自己的徒弟就是心思太浮躁,他才不敢把一身绝学交给他,想再磨炼他两年。

小丫头片子是根好苗子,但需要敲打敲打。

李厨子沉着脸道:“我要做扣三丝,你把那边的鸡脯肉、火腿肉和笋子切丝给我看看。”

另外几个掌勺的厨子暗自摇头,他们都知道李厨子是想让姜言意吃些教训,可一上来就切扣三丝的材料,这也恁严了些,要知道鸡脯肉软滑,火腿肉又硬得过分,要切成细丝十分考验刀功。

刘成在另一边备菜,压根没敢抬头看李厨子,心中一边怨姜言意和春香一个比一个能来事,一边又觉得李厨子这是在杀鸡儆猴给自己看。

姜言意能察觉到李厨子对自己态度上的变化,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应声过去切丝。

这在其他人眼中显然是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有人公然哼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