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第2/2页)

见他乖巧听话了,孙三叔又多说了两句,什么这里的石头好,那里的河流好,从哪里引过来的水刚好入了这河流之中,是个源远流长的意思,也是子孙汇聚的格局。

专业知识点不停地“1”“1”的,纪墨顿时领悟,这些知识都跟营造有关,所以,学营造要先学风水?

细一想,好像也不是什么错误。

古代建房子建陵墓都是有要求的,不是随便圈个地就能弄的,还要考虑周围环境,考虑布局影响,跟现代选房子会考虑交通是否便利一样,这种要求,古代就统归为风水一类了。

城市是否临河,是否依山,同样一条大河的两侧,最好的选择营造的应该是哪里?

这样的问题又跟造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河流那么长,桥梁也不是随便哪里都能造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才可以。

营造自然也要选择地点。

孙三叔考虑到纪墨年龄小,前面还让他自己走,后面就抱着他看,还给他来了个举高高,让他看更远处的风景,提醒一样说:“都记得,能记多少记多少,等你爷爷问了,拿话回他,省得挨打。”

“回不出来就要挨打吗?”

纪墨故作懵懂地问。

“可不是要挨打,还打得狠呐!”

孙三叔说起这个就叹气,“你爹就是被打走的,那什么大杖走?”孙三叔明显不是很明白这个“大杖走”,不确定地说着,有些挠头的样子。

“我爹是个什么样的人啊?”纪墨有些好奇,这“不孝子”到底怎么回事儿?

在他看来,孙爷爷的这门技艺极好,却未必能够换个官做,若是为了做官的缘故而放弃,情有可原,算不得什么大罪过,因此说不孝,似乎有些……执拗?

再听孙三叔这一说,感情里面还有一顿打,呃,可能是好几顿“小杖”的事儿?

这算不算是前车之鉴?

纪墨有些好奇,想要多知道一些。

孙三叔想起来就笑:“你爹啊,自小就精明,猴似的,就会糊弄你爷爷。”

这一讲,就是一个偷偷读书考学的故事,最要命的还是考学不成,偷偷读书没学营造的事情暴露出来了,那聪明的“不孝子”差点儿没被当时还年轻力壮的孙爷爷给逮住往死里打,还是村人掩护之下,才让他逃了,这些年都不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