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第2/2页)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花,作为某种簪子的花形点缀,因为那独特的色彩,颇受人喜欢。

得了这些喜欢(钱财)的鼓励,纪墨再接再厉,历时三年,终于研究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利用珠光色的方法,铜簪附着珠光色后,立马身价倍增,倒是金簪银簪之类的,本身可用此方法添彩,却不能喧宾夺主。

价值上,到底是有些……咳咳,科研也是费钱的嘛!

玻璃的确是沙子烧制出来的,可玻璃的价值绝对不能等同于沙子,其中的研制费用,人工费,成本费,时间费用,总是要加上去的吧。

在成功之前,失败了那么多次的费用,难道不应该也附加上去吗?

说到赚钱的事情上,纪墨就少了些朴实,多了些精明,他可以少赚,但一定要赚,也不能太少,否则,哪里体现他的辛苦价值呢?

哦,对了,在研究珠簪的时候,纪墨难得开了一回属于穿越者的金手指,弄出了玻璃来,无色透明的玻璃不好弄,但有彩色的琉璃就容易多了——琉璃簪,也是一大卖点,算是以材质取胜的方面了。

而因为世所周知的琉璃价值高,这种簪子的要价高一些才是符合市场行情的,否则就有恶意竞争的嫌疑了。

即便如此,那些大的琉璃,价值更高的器物,纪家还是不敢卖,财帛动人心,若是小件琉璃,无论是琉璃簪还是琉璃耳环之类的,价值高得有限,多几两银子的事儿,可若是大件的,动辄百两千两的,就太扎眼了。

纪家这几个人,实在是保不住。

这个道理,不用纪墨说,纪家人,包括一向爱卖弄小聪明的纪大哥都是懂的,那些价值太高的东西,他们家卖不起。

每次纪墨制作琉璃,都是悄悄地少少地弄,对外托词,是从外面买来的料子,精心打磨成首饰的,正好纪二哥后来没再学着做首饰,而是听了纪大哥的撺掇当了行商,东南西北地来回跑,遂了他的心愿,也有办法模糊这些琉璃的来历。

纪家人的表现如此可圈可点,省了纪墨不少心力,更能全心投入到学习和创新之中,唯有缺少钱财的时候,才会再想出一些新的点子来,帮自己换取更多的研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