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72-74县试(第2/3页)

秦贞忙道:“娘不用了,哪里有吃不了兜着走的道理。”

“我们家就有。”

沈母说着把早就准备好的食盒塞给他,“这也不是只给你吃的,你那些个师兄们平时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拿回去给大家都分点,都是自家的东西不值什么钱,你还能多交几个朋友不是。”

秦贞悚然发现,沈母和沈君月的处事原则倒是挺像的。

尤其是沈君月,平时总喜欢给邻居送点东西,但是从邻居嘴里能得到许多消息。

比起专门找人打听似乎强多了。

秦贞暗暗记在心里,把食盒接了过来,和沈母道了别与王、杨二人一并回去了。

王福礼道:“你家丈母娘真好,而且做的饭也好吃。”

“我感觉这开个卤肉店绝对不成问题的。”

秦贞道:“确实够开店的资格了。”

他上次买的卤味说是百年老店,还不如沈母做的好吃呢。

三人回到小院,天已经黑透了,师兄们今日也都没读书,反而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这里头除了李青云和柳三参加过一次县试并且过了之外,余下的都是生瓜蛋子。

说起考试不免有些紧张。

坐在一起讨论自己的答案呢。

秦贞刚好把沈母准备的卤肉给大家分了。

打开食盒,里头的肉已经切块了,还细心地放了一壶调好的配料,一个小酱碟子。

大家这几天都有吃沈母送来的东西,见今日又给他们带了,一个个都挺不好意思的。

秦贞道:“我岳母说了,出门在外就该互相帮助的嘛,这是她家就在这附近,刚好能给大家做点吃的解解馋,师兄们别客气。”

他们私塾一共十三人。

在这小院住的共有十二位,方师兄因为和赵家是亲戚,直接住到亲戚家去了。

秦贞把卤肉摆好,仔细一看,姓柳的两位师兄都没来。

可他的卤菜也就这么两盆,再划拉出来给两人送过去,就有点奇怪了。

秦贞想了想道:“两位柳师兄呢?怎么不见他们?”

朱玉山道:“在屋里呢。”

柳三本来就话少,柳成俊自打到了甲班之后,就和柳三两人走得极近。

不过也可以理解,两人同族嘛。

打虎还亲兄弟呢。

秦贞道:“不知道哪位师兄有空盘子,我给他们送点菜。”

从外头回来的师兄道:“不必了,我刚才看他们已经吹灯休息了。”

秦贞哦了一声,坐下来与师兄们又聊了一会。

说到律法题时,众人都给朱玉山竖起了大拇指。

朱玉山道:“别光谢我呀,今日那道数术题,还是秦师弟上次给咱们讲的。”

秦贞窘,怎么就说到他身上来了,他那道题其实根本不占什么分数好吧,律法倒是真的占比挺大,怕是因为出了这种监守自盗的事,以后得往这方面偏移了。

“所以说咱们这次就是运气好!”

有好几道题,都在私塾刷到过。

大家不会的,互相讲了讲,倒是都答出来了。

第二天还得考试,大家见时间不早了,便各自散了。

秦贞要收拾碗筷,朱玉山和李青山忙接了手笑道:“你回去休息吧,热水刚才给你们送屋里去了。”

秦贞一听这个,立马不淡定了。

“师兄,以后不用给我……”

因为这两天大家都吃了沈母送来的东西。

尤其是朱玉山和李青云在私塾的时候,找过秦贞讨论过几次问题。

这两日烧热水时,多少都会给他们送一些。

秦贞被送的都不好意思了。

朱玉山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不是也说了,大家出门在外理应互相帮助吗?”

秦贞只觉得眼眶一热,用力点了点头,“谢谢师兄!师兄们也早点休息。”

秦贞感觉自己运气还是蛮好的。

上辈子除了身体不好之外,周边的人对他都蛮好。

这辈子也差不多,除了刚穿过来遇到的王氏,余下认识的人都不错,少了许多糟心事。

秦贞感概归感慨,躺到床上正准备酝酿睡意时,杨喜突然道:“老王、阿贞,有个文章我至今不太理解……”

本来不是什么重要的文章,可他就是觉得心里不塌实。

“不患寡而患不均。”

秦贞初听这句话时,是以上辈子见过的网络上最常见的一句话,说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

后来,真正了解,这意思完全不一样好嘛!

现在听杨喜说起这个,他便睡意全无。

三人又就着后面的“不患贫而患不安……”

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起来。

秦贞第二日起床,别的师兄已经准备出发了。

他们三人还有点迷糊,亏得朱玉山帮他打了热水,放在门口。

杨喜忙将热水提进屋里,苦哈哈道:“都怪我,明明要睡觉了,还说什么说……”

这下子好了,考试别迟到了。

秦贞倒是不太着急,他们昨天第一天考,去的太早了,在那里冷得直打拍子。

今日其实时间还早着呢。

秦贞洗漱好,还从门口的包子铺买了几个包子,边走边吃。

杨喜是急得头顶都冒烟了,秦贞给他包子,他本来不想吃的,可一想确实没吃早饭,于是拿起来两三口把一个给塞了下去,结果噎得直翻白眼。

王福礼:“该,不知道你到底急什么。”

要迟到大家一并迟到了。

他出了门就发现,路上陆陆续续有要参加考试的学员,说明他们并没有来晚。

到了门口,果然看到外头不少人在排队了。

还是与昨天一样,要过三道的检查。

秦贞到了自己的号房,恰好又与柳三对了一眼。

柳三依旧面无表情地收回了目光,秦贞撇撇嘴,他觉得蛮奇怪的,柳三对他一直似乎都有敌意。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不患寡而不患不均?”

县试一共要考五场,每天一场。

秦贞是越到后面,感觉越好,每次看完试卷,都是他读过的书里的,而且比平时在私塾答的题要简单不少。

心态就越来越稳了,尤其是考完回去后与师兄们对对答案。

自打考试开始,沈母每日都在外头等他,让他去家里吃饭。

王福礼和杨喜很有眼力见的跟去了二次之后,余下的两天,一出门就跑去找朱玉山他们了,秦贞只得自己去沈家吃饭。

最后一场出来。

杨喜搂着秦贞的脖子道:“阿贞,这次真是多亏你了。”

因为第一场考试,朱玉山那几个律法题闪闪放光地上了试卷,于是,接下来的几场,师兄弟们都开玩笑抽人押题。

这不昨天晚上就是秦贞押的。

这小子还真是一押一个准,他押的是后头的释义题。

秦贞笑道:“那也是师兄们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