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246-248家风(第2/3页)

然而,沈君月话音未落,沈二就跳了起来,“我就知道,你想把我打发走,好阳奉阴违。”

他什么时候才能抱外甥啊!

沈君月气得想打他,“你若不想带商队去一趟,那我只能自己去了……”

沈二:“……”

沈二实在不想走。

可相对来说,若是沈君月走了,那么更得不偿失,一咬牙第三天跟着商队一起走了。

这次一起走的不止宛省会馆一家。

清风楼那边酒每样先要五百斤。

他们自己也有人跟着去拉货,因为是对方自己的车,所以酒价格还往下压了压。

沈君月谈价格时是把几家订货商请到一起谈的,价格非常透明。

与交易会一样,而且这些人都是长期买卖货物的,对于什么样的价格,什么样的商品心里都有自己的定位。

这么一来,大家也都没有任何异义了。

至于拉不拉货的事,你们自己商量着办。

卫二也插了一脚,这一次沈君月算了算,家里的存货怕是得卖出个七七八八。

这几家一共付了定金一千两。

到时候把货拉回来,再付余下的六成。

倒是他们能买个大点的宅子了。

秦贞见她在屋里算账,凑过一看,笑道:“我感觉这趟酒卖了,我自己都能买个小宅子了。”

沈君月瞪了他一眼,“你就这么想甩掉我?”

秦贞摇头,“那倒不是,就是觉得自己有能力买,还是自己买的好。”

产权问题其实蛮重要的。

沈君月道:“我算了下,我手上的银子,加上这趟酒卖的钱,一共有六千多两,咱们可以买个大点的宅子,或者地段好些的宅子。”

比起买两个小宅子要好一些。

到时候阮氏肯定得进京,沈父、沈母说不准,但是沈好文和沈喜文也得过来。

要是生意在京都好了,沈大、沈二偶尔也会来的。

沈母早就想好了,待秦贞在京里安顿下来,就让两个孩子跟着他学习。

沈君月虽说觉得这个想法有点儿大材小用。

不过想想,京都确实有私塾,给两人找个私塾,平时在家里由秦贞把把关倒也是不错,毕竟全国的教育资源都在这儿了。

秦贞还能说什么,这是全给他安排好了。

沈君月道:“孙会长帮我找了个宅子,明日你从衙里回来,咱们一道去看看。”

秦贞没想到,她速度这么快。

“在哪儿?”

“叫什么一枝香胡同。”

她一直觉得京都的胡同名取得奇怪。

就他们现在住的这一片吧,基本上都是草药命名的。

秦贞道:“那离咱们这儿挺近的。”

走个大概一刻钟吧。

秦贞见时间不早了,便回去读了会书。

这些日子除了自家请酒之外,小马,徐志明和李玉杭都请了。

还有以前给他们在县学讲过课的辛师兄,这次考得了不差,二甲第五名,昨天也请了酒,秦贞和宋贤一并去了辛家。

乃至于他这段时间都没好好读书。

秦贞刚回到屋里,就见小勇领着孙会长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位三四十岁的妇人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身旁还有一位提着包袱的四五十岁的老妇人。

秦贞还想着这妇人看着有点眼熟。

走路的时候跟唱戏似的,小碎步迈的完全看不出裙摆的幅度。

结果,近了一瞧,居然是宋贤他娘。

忙迎上去道:“婶子,您总算来了……”

自打沈君月进了京,宋贤就坐立不安的,一时觉得商队走了两个多月了,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怎么这会了还没进京。

一会又觉得,他娘是不是不想来等等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今总算是将人给盼到了。

宋母温柔地笑了笑:“是呀,阿贞好像又瘦了,不过更好看了些,阿贤呢?”

宋母的声音跟她的人一样,温柔地都能滴出水来。

秦贞道:“师兄出去看宅子了,就在这附近,我让人把他找回来。”

宋母道:“麻烦你了。”

秦贞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应该的。”

秦贞让沈君月陪着说话,自己去倒茶,再让小勇把宋贤给寻回来。

宋贤那宅子也找了好几天了,陆陆续续和小马、卫二,一起看了七八个宅子。

宅子也都是那样,可价格实在有点在高。

今日便找了位置差一些的,是小马的书童带他一道去的,临走时留了个地址,就是怕他娘突然进京了,找不着他。

小勇应了一声立马出门去了。

秦贞沏好茶,拿了点心进来,宋母已经和沈君月聊上了。

宋母知道沈君月是秦贞的媳妇之后,带着几分羡慕,“真好,你们这样先成家后立业的也不错,不像我们家阿贤,今年都二十了,亲事还没定下来。”

秦贞想说马姑娘的事。

可话到嘴巴又给咽了回来。

孙会长因为会馆还有事,便与秦贞道别先行离开了。

秦贞转身将人给送了出去。

沈君月道:“您别担心,宋师兄如今已经中了进士,年轻有为,还生得一表人才,想要嫁他的姑娘多的是,这些日子,还有不少邻居找我打听呢。”

宋母笑道:“那待他回来,我问问他。”

秦贞见两人聊天,自己插不上嘴,给宋母说了一声又缩回房间去了。

明日就得去翰林院报道,将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社畜。

即紧张又亢奋,翰林院长什么样……

秦贞拿着书思绪飘得很远,沈君月过来时,见他正在神游太虚,伸手把他手里的书给抽了出来,秦贞手里一空,这才回过神来。

“宋师兄回来呢?”

沈君月点头,“你以前见过宋婶吗?”

“见过两次。”

一次是从砚城回来时,送宋贤回家。

宋贤给他娘在砚城买了东西,他便帮着抬了进去,第二次,是离开时喊宋砚启程的时候。

沈君月哦了一声。

听起来一切都正常。

可她就是感觉,宋母穿的衣裳挺奇怪。

不管是颜色还是款式,看起来都像小姑娘穿的,而且这衣裳看起来也有些年头了。

可能因为一直保存的挺好,衣裳看起来挺新的。

然而,就是有种说不上来的违和感。

沈君月道:“宋师兄家境如何?”

秦贞道:“还行吧,比不上王师兄家里,不过听说有几百亩的地吧,宋婶在县城还有两间铺子出租着。”

沈君月:“……”

所以,宋家不是没钱买不起新衣裳了。

与秦贞扯了一会,沈君月就回房继续算账去了。

秦贞刚把书拿起来,见沈君月又折了回来,“宋家一下子来了三个人,咱们的屋子是不是不够了?”

秦贞道:“要是不行,我与宋师兄挤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