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慷慨激昂(第2/2页)

并且把针头销毁掉之后,还要认真填写针具销毁登记表。

表格里,使用数、销毁数、剩余数一目了然!

也正是因为他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及时赶来支援,隔离点的工作,尤其强戒工作,渐渐走上了正轨。

“分局公敌”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韩昕也不用再像前几天那样,连睡觉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记者们采访完,他正准备送记者们走,女记者竟举着话筒问:“韩警官,您是什么时候来隔离点的?”

“王记,这不在采访范围之内,采访计划里没有我。”

“没事,我们随便聊聊。”

穿着连体防护服,戴着口罩眼罩,不用担心暴露身份……

韩昕想了想,干脆笑道:“我是腊月二十九晚上过来的。”

“来之前您在做什么?”

“警力下沉,来之前我在陵海分局禁毒大队协助戒吸人员管控。”

“几号下沉到陵海分局的?”

“腊月二十五。”

“这么说您从腊月二十五,一直坚守到现在?”

“也谈不上坚守,我们春节都没放假,我们支队政委都在派出所驻点。”

不来采访不知道,警察真的太不容易了。

许多党政机关干部是初二、初三开始下沉社区的,而大多公安干警早在年前就取消了休假。

尤其坚守在隔离点的,不但要加班,并且都不能回家。

王记者深受感动,忍不住问:“韩警官,总是加班,不能与家人团聚,还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您觉得苦不苦?”

“不苦。”

“真不苦?”

“真不苦。”

韩昕想想又感慨道:“我们虽然回不了家,虽然总要加班,但至少有班上,至少工资有保证。

好多人因为疫情上不了班,开的店关了门,没有收入来源,还要还房贷,甚至要为孩子的学费发愁。相比他们,我感觉我很幸福。”

王记者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往下问了。

今天要去采访好几个点,新闻中心的民警不想耽误时间,连忙邀请记者们上车。

韩昕没想到自己会把天聊死了,目送走记者一行,回头问:“叶叔,我刚才说错了吗?”

“没有,没说错,全是大实话。”

老叶笑了笑,随即话锋一转:“记者要采访的是感人事迹,是能鼓舞人、激励人的事迹。你刚才说的有点沉闷,不够慷慨激昂,这方面你真应该跟余所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