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炮俱乐部(第2/2页)

“真惨呀!”一天晚上,汤姆·亨特在吸烟室的壁炉旁嘟囔着,他那两条木头腿都快烤成炭了,“没事干!也没个盼头!活着有什么意思!什么时候能在早晨再次被美妙的炮声唤醒呢?”

“没那日子了,”倍尔斯贝倒是很有心情,边说着还试着伸了伸他那失去了的胳膊,“那时候多好。什么人先发明一种炮,刚一铸出来就拿到敌人那儿去试验一下!之后,他就会受到席尔曼的鼓励,或者和麦克克利兰握握手什么的,再回到营地(4)。可现在呢,将军们又都回去站柜台了,他们整天运送的是大包大包的棉花,不运炮弹了。唉,美国炮算是没前途了。”

“没错,倍尔斯贝,真晦气!”布鲁姆斯伯里上校应声道,“当初你放弃了平静安宁的生活,学会了使用武器,你离开巴尔的摩奔赴了沙场,你英勇地战斗。可这才两三年的工夫,你又不得不丢弃拼死拼活得来的成果,整天把手揣在兜里,傻愣愣地站着,无所事事。”

这位勇敢的上校是耐不住这种游手好闲的日子的,虽说他并不缺少衣兜。

“唉!别指望打仗了!”大名鼎鼎的J. T. 梅斯顿用铁钩子手挠了挠橡胶做的头骨说道。“天边一丝云彩也没有!这正是制炮学大有可为的时候!喂,先生们!本人告诉你们,就在今天早晨我刚刚完成了一款迫击炮的设计,这炮肯定能改变战场上的局面!”

“呀!真的?”汤姆·亨特追问,他不由地想起尊敬的梅斯顿以前有过的一次发明,那回,首次试射就干掉了337个人。

“没错!”梅斯顿回答,“还是那话,搞这么多研究,克服这么多困难,有什么用?白浪费时间!这美洲新大陆看起来是拿定主意要和平了,就连我们斗志昂扬的《纽约论坛报》(5)也在预言,人类将来遭受的灾难会是由可恶的人口增长导致的。”

“不过,梅斯顿,”布鲁姆斯伯里上校开口道,“欧洲那边可闹着呢,说是维护民族原则什么的。”

“那又怎么样?”

大炮俱乐部里的炮兵们

“怎么样,那地方可能会有我们的用武之地。如果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服务……”

“想什么呢?”倍尔斯贝扯着嗓子喊了一声,“替外国人造炮!”

“那也比呆在这儿无所事事强。”上校回了一句。

“倒也是,”梅斯顿说,“但不管怎么着,还是先别考虑这种权宜之计的好。”

“为什么不呢?”上校反问。

“欧洲那边儿的晋级观念和我们美国人的不同。那些家伙觉得,一个人要是没当过少尉就别琢磨着混成将军。这就好像说一个人要是没有铸造过大炮就别想着开炮一样。”

“荒谬!”汤姆·亨特一边用猎刀削着椅子扶手一边说道,“如果那边儿是这样的话,咱们干脆去种烟叶子或者炼鲸鱼油得啦。”

“什么话!”梅斯顿咆哮着,“我们就不能用有生之年改良枪炮了?难道就再也没新的机会试验我们的大炮了?难道这空中就再也不能闪烁我们炮火的光芒了吗?难道就不会出现国际争端,让我们对大西洋那边的什么列强宣战了吗?难道就不会有法国人击沉我们的船,或者英国人违反国际法绞死我们几个同胞了吗?”

“没这福分,”布鲁姆斯伯里上校回答,“不可能出这种事,就算是出了,我们也不会受益。美国人爱激动的传统就要丢光了,我们算完蛋了。用不了多久,我们这个民族全会变成娘们儿!”

“到时候就会变得低三下四。”倍尔斯贝说。

“现在已经低三下四了!”汤姆·亨特愤愤地加了一句。

“太对了,”梅斯顿又恼了,“想打仗就会有一千个理由,可我们就是不打。我们把胳膊腿都缩起来,只能让那些长着胳膊腿可又不会用的国家沾光。哎,等等,用不着跑个大老远儿去找打仗的理由,北美原来不是属于英国人吗?”

“没错,”汤姆·亨特答道,气得使劲戳自己的拐杖。

“那好,”梅斯顿说,“那为什么它英国就不能反过来属于美国呢?”

“这才叫公平嘛。”布鲁姆斯伯里上校应声说道。

“去,给美国总统说说吧,”梅斯顿嚷嚷着,“看他会怎样接待你们吧!”

“哈!”倍尔斯贝呲着从战场上保住的四颗牙的牙缝嚎着,“他才不接待呢!”

“妈的!”梅斯顿喊着,“下次大选,他甭指望我的选票!”

“也别指望我们的。”这几个好战的残废军人异口同声地喊。

“此时此刻,”梅斯顿又说,“请允许我表个态,假如真的没机会到战场上实地试试我那门新迫击炮的话,我就只好和咱们的大炮俱乐部说声再见了。我到阿肯色去,死在那儿的草原上。”

“要那样儿,我们都陪着你。”大伙儿喊着。

事情已经糟到了这种地步,俱乐部正面临着解散的威胁。不过,随后发生了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这才避免了一场惨祸。

就在这场谈话的次日,俱乐部的每一位成员都收到了一份盖着大印的通知,内容是这样的:

大炮俱乐部主席荣幸地通知各位同事,他将在本月5日的会议上与诸位进行一次极具兴趣的交流。恳请大家应约赴会。

谨上。

大炮俱乐部主席

因倍·巴比康

巴尔的摩,10月3日

————————————————————

(1) 西点军校:美国一家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位于纽约州西南部的西点地区。

(2) 三人均为美国十九世纪发明家,尤以设计大炮见长,其中罗德曼还擅长火药的研究。

(3) 此处提到的地名在历史上都曾是欧洲的战场。

(4) 席尔曼(Sherman)和麦克克利兰(McClellan)均为美国内战期间北方将领。

(5) 美国当时的一家废奴主义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