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新专业(第2/2页)

杨思想说一句“你想得太简单了”,话到嘴边,又意识在自己眼前的不是普通人这位可是将很多人曾经都觉得不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万一呢这个念头在她脑中冒出来,她又临时换了个说法:“现在确实很缺配音人才,但增设专业需要达成很多条件,目前看起来不太现实。”

自从广播剧风靡全国之后,京市那边特意发文肯定了沪市美术电影制片厂,赞扬这是一种艺术创新,连沪市广播电台也跟着沾了点光,因为《淮海街探案》首播就是选在了它的戏剧频道。

因为这样,各地广播电台单位也纷纷想要效仿,跟制片厂联系,看制片厂有没有制作广播剧的打算。

结果截除之下,大家想是想,却难以办到,毕竟不是每个制片厂都有李潇潇。

除了配音演员之外,剧本改编,以及非常关键的原创背景音乐,这两座大山横在制片厂面前,难以跨越。

尤其是原创背景音,李潇潇只有一个,卫东也只有一个,而卫东早就已经被李潇潇预定了。

卫东也承诺: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将李潇潇的创作请求放在第一位。毕竟,当初就是她在羊城剧社时把两张谱子交给他,才激发了他的潜能。

他目前回归到光州市文工团,因为有了京市秘密项目的经历,职级升了一级,被委以重任,每次接李潇潇的任务时,只能加班加点干,是没有其他时间兼顾其他制片厂的请求了。

因此,一时间,广播剧成了沪市美术电影制片独一无二的招牌。

这样一来,人才缺乏的问题也就更加明显了。按理说缺人确实就该开专业给补上这些缺口,但问题是连教师都没有,又怎么教人呢?

“条件是有点麻烦,不过……”李潇潇笑了笑,从容不迫地说,“每个专业在增设之前,不都要满足这些条件吗?”

“课程设计、教程编写、师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在杨思跟她提出留校授课之前,李潇潇从来没想过还有这样一条路。她的目的是让配音行业常青到21世纪,井且一直以繁荣的姿态延续下去。

而在21世纪,各大高校里面没有配音这个专业,只有一所学校在某一年开过,但也只有那一年的一个班。

她前世的那些配音演员,要不就是学的跟配音毫不相关的专业,因为兴趣而业余转全职,要不就是沾点边的专业,学的是表演或者播音……

李潇潇每次想到,都觉得很不可思议——都21世纪了,竟然还没有配音专业。但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这个行业太凉了……

而现在,在这个年代,配音这个行业正在起飞,等到内参片转为公映片,译制片可以在院线上映时,就会达到历史巅峰。

能不能将历史巅峰延续,就看这几年里,她能不能按计划实现目标。

如果现在高校增设配音专业。几年后,就能极大地增援各制片厂。

而且这个年代的大学生非常珍贵,国家也会包工作分配,当他们成为国家资源之后,国家也不会浪费他们的才华,也许会以国家的力量去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分配更多的投入在上面。

只要有国家的力量在里面,推行相关的工作也就更加容易了。

所以,在高校增设配音专业,对于李潇潇的最终目标,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辛苦一点,但将来能让她更加事半功倍。

在前世,虽然高校里面没有增设专业,但各个配音工作室都有自己的培训班,对外招生,目的是寻找配音人才,为自己的工作室注入新鲜血液。

李潇潇作为工作室负责人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她全都有经手,不但有跟国内同行交流,跟岛国的知名配音演员事务所也有打交道。

““都能解决”?”杨思不可置信地看着李潇潇,最后还是没忍住,问,“谁能解决这可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

“我。”李潇潇迎着她的目光,没有丝毫犹豫和胆怯,坚定地说,“课程设计和教程编排,我一个人就能完成。至于师资,京市自上往下能调得动人我可以进行相关沟通。”

杨思依然没能回过神。

刚才这姑娘还顾忌不要越过孙厂长,暗示她让校方去跟孙厂长沟通完再找她。可现在,增设专业这种事情,可比单纯授课难多了,反而不考虑手续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