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烧信(第2/3页)

刘翠华:“后勤贴一张告示,”顿了顿,“我不认识字,听人说跟学校食堂有关。开学后想上食堂吃的,就找,找你换饭票。”

“找我?”杜春分吃惊。

围观的人转过头,一看是她,都朝她走来。

杜春分赶忙说:“慢点,别挤着甜儿她们。”

众人停下。

杜春分道:“食堂的事我不知道。后勤昨天才把锅碗瓢盆买齐。既没说馒头多大一个,也没说一两米饭多少钱。不是没算好,就是饭票还没印好。”

“你真不知道?”有人问。

杜春分:“我知道还用问翠华嫂子?现在只知道我是食堂的厨师。食堂要请几个工人,请谁,每天做啥菜,我也知道。”

“那你看我合适不?”又有人问。

杜春分不认识她,估计刚搬过来,不想跟她说太多。以免找到池主任说她答应了什么什么,“你去食堂做饭,你家孩子咋办?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顿饭一斤米,再加上菜,得好几毛钱。一个月下来好几块。”

姜玲的婆婆颠小脚跑过来,正好听到这句,“几块钱哪够。半大小子光吃米能吃一盆。”

人多力量大,没事可劲生。

在这个家属区,两个孩子的人家寥寥无几。一个孩子的人家屈指可数。三个四个最常见。

老大吃食堂,不让老小去可说不过去。

那人越算越不合算。

一斤青菜两分钱,两毛钱买十斤青菜,光做菜也够孩子们吃。

蔡母一看有人动摇,继续说:“小杜是大饭店的厨师,做饭好吃,孩子去食堂得敞开肚皮吃。”

刘翠华脸上露出犹豫之色,无意识地点点头:“婶子说得对。”

“对吧。”蔡母很得意。

杜春分看在姜玲和蔡副营长的面上没拆穿她,现在告诉她真相,她可能误以为姜玲懒。

由着她瞎忙活,杜春分挤开人群,带着孩子去买菜。

海鲜贵,买的人少,部队食堂不去拉海产品,副食厂的职工也懒得去安东县海鲜市场批发。

杜春分没看到海鲜,看到一些河蟹。

买六个螃蟹和一条鲈鱼,杜春分就带着孩子们回去。

甜儿看着乱动的螃蟹,小手痒痒的一会儿伸一会儿缩,跃跃欲戳螃蟹。

杜春分:“别碰,能把你的手指的夹掉。”

小孩吓得左手包住右手,抬头看她娘,怀疑她娘糊弄她。

杜春分笑道:“要不你试试?”

平平一把把她扯开。

杜春分乐不可支:“娘这次没吓唬你。不信回头问你爹。”

小美也想玩螃蟹,不禁问:“爹啥时候回来啊?”

“晚上。”杜春分看了看鲈鱼——很大,决定一鱼两吃。

鱼头鱼尾鱼骨鱼皮煮汤,中午吃鱼汤面。

厨房煮汤,杜春分在堂屋打鱼丸。鱼丸做好,鱼汤熬成乳白色。

杜春分把汤过滤出来,鱼肉挑出来扔汤里,就把炉子封上。

太阳升至头顶,杜春分把挂面下了,然后放一把她发的豆芽。

午饭后,杜春分看着几个孩子睡觉,就纳鞋底。

学校开学忙起来,没空给孩子做。现在做好,省得周末休息还得做鞋。

刚吃过饭容易犯困,杜春分打算睡一觉,门被敲响。

不是李慕珍就是刘翠华,反正不可能是要照顾孩子的姜玲。

杜春分趿拉着鞋开门,结果是李慕珍和刘翠华两人。

“咋这么巧?”

李慕珍:“巧啥啊。我俩商量好的。”到堂屋看到小桌上的鱼丸,铺席上的鞋,“上午没出去吧?”

杜春分点头,又出啥事了不成。

丁点大的地方,每天净事,快跟小河村一样了。

思及此,杜春分想想这些军属,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除了丈夫是军人,不论出身还是学识,跟村里的婶子大娘一样一样。

难怪鸡毛蒜皮的事那么多。

杜春分给她俩板凳。

李慕珍:“十点左右池主任去副食厂门口,让想去食堂上班的去他那儿报名。他根据个人和家庭情况录取。”

杜春分顺嘴问:“你们报名了?”

“报了。”李慕珍点头,“还问我父母多大,老余的父母多大。我们负担重,我肯定能去。”

杜春分点头:“好事啊。”看向刘翠华,“嫂子呢?”

刘翠华吞吞吐吐说道:“我爹娘去世早,婆婆走得早,就剩一个公公,不要我们照顾。我觉得玄。”停顿一下,“不去也好。我家那三个吃得多。一个月省不了几个钱。”

那杜春分就想不通这两人找她干啥。

“慕珍嫂子,报名的人多吗?”

李慕珍摇了摇头:“不多。我以为陈月娥那伙人会报名。结果一个没有。我觉得翠华嫂子也能去。”

杜春分只关心一件事:“池主任有没有说招几个人?”

李慕珍不禁问:“这事你也不知道?”

杜春分摇头。

李慕珍:“不算你三个。烧火洗菜,帮你打下手刷锅洗碗。”

算上学前班顶多八十个学生,四个人忙得过来。

杜春分颔首:“还行。”拿起她的鞋底开始纳鞋。

两人习惯了边做事边唠嗑,眼睛不看鞋底也不会纳错行。空着手干聊天总觉得别扭,两人互相看了看,到家把针线筐拿来。

杜春分正好犯困,很欢迎她俩陪聊。只是看到刘翠华的针线筐,不禁睁大眼睛。

刘翠华一个农村人,且不识字,居然会绣花。

杜春分指着黑色鞋面上黄色小花,“嫂子,你绣的?”

刘翠华点一下头,见她还盯着她的鞋,不甚好意思道:“不好看,胡乱绣的。”

“不不,你太厉害了。”杜春分只看那密密麻麻的线就头疼。

刘翠华诧异,因为她说的很真情实感,不禁问:“你喜欢?”

“这么好看谁不喜欢。”杜春分看向李慕珍。

李慕珍笑道:“我娘家有个人婶子会,我以前也想学,可惜我的手指头太粗。”

刘翠华顺嘴接道:“那我回头给你绣一双?”

李慕珍:“我就算了。这么大年纪穿这种鞋不够人家说嘴的。这鞋也不是你的吧?”

刘翠华点头,她闺女的。发现杜春分纳的鞋底很小,像孩子的,“我改天给甜儿她们绣一双?”

杜春分提醒她:“我家四个。”

刘翠华笑着边说边做活:“一双鞋四朵花,四双鞋月底就能做好。”

杜春分:“那我就替甜儿她们谢谢嫂子。”说完把四个孩子闹醒。

外面热,四个小孩醒了也没出去,趴在杜春分身边一会儿头抵着头小声聊天,一会儿互相嬉闹。

忙碌的时候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太阳偏西。

晚饭简单,苋菜鱼丸汤和蒸螃蟹。

烧热水的时候把箅子放锅里热窝窝头和蒸螃蟹,虽然会串味,可谁让她家就一个炉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