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马拉城(1)

在距离预设桥梁2000米外,一个新的“西马市场”被建立了起来。

它的位置是妥协产生的,没有廖缶等人要求的那么远,也没有俞伟超等人要求的那么近。当然,出售的物品与价格是绝对令人称道的。

“西马市场”是常见的批发市场的模式,两层的小楼外加一层的活动板房就构成了一家店铺。每家店铺的面积都超过300平方米,下层经营,二层既可做店铺亦可做成办公或休息的地方,活动板房则是就近的仓库。这样两条并排的街道就组成了市场的一期工程,容纳总计20名商家。

虽然数量上很少,但20间店铺出售的物品种类是要超过马来城数百商家的。陈易曾经送至西大陆的运动服、解放鞋、胶鞋以及金属锅,锋利的小刀只是“西马市场”内的普通货色,更专业细化的民用产品成了市场内主流。皮质手套给骑手用很舒服,纺织手套适合步兵用钝器,厚厚的棉布手套能端极热的锅……舒服的丝质或棉质内衣,防水鞋,塑料运动和针织面料鞋继续受到马拉城邦的村民欢迎……廉价的蚊帐和洗衣粉则是行商们抢购的焦点,也不知他们将之送到了哪里……软金属制作的扳指得到了弓箭手们的一致好评,其实大多数买得起它的都是城中的贵族子弟……

作为一个偏远的城邦,马拉城并非是商业城市,数千年来千篇一律的手工制品称得上是成熟耐用,这使得居民新购入商品的欲望大大降低……“西马市场”就不同了,商人们出售的新鲜玩意,不仅减轻了劳动负担,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加家庭收入。

虽然马拉城的元老会颁布命令,禁止城中居民前往西马市场,神庙的祭祀也在城中大肆宣传,可信仰金钱的商人们,可不会在乎元老会。

事实上,当学员中曾经做过小摊贩的黄伟成为了“西马市场”的直接负责人后,他的首要政策就是:将“西马市场”变成马拉城的批发兼营零售市场——这是他在江北做小贩的时候就有的愿望,如今不仅实现了,而且还相当符合眼下的情形。

批发和零售形成了巨大的差价,行商们要赚取成本50%左右的利润,坐商们要赚取成本30%左右的利润,最终到了店铺中,就涨价了100%……不管其他城邦的人是如何看待此问题的,对于马拉城内的消费者而言,出门3公里并摆渡至西马市场,就可以用二分之一的价格买到不少的好东西。若是稍稍多带几件兜售在市场上,等于是白捡的……

仅仅两周时间,西马市场的活力就被激起。

自从陈易出现在运村附近后,来自各地的行商就将江宁货销往了马拉城,甚至更遥远的城邦。只是由于陈易本人懒得购进类型不同的商品,才显得“江宁货”以衣物、鞋帽以及金属为主。即便如此,它们也得到了马拉城上下一致的好评,就像是当年西洋货进入中国一样,有着精巧好用的美誉。当然,作为美誉的附属价值,其价格高昂的令普通人难以承受……

如今,一切都不同了。

在陈易的授意下,俞伟超允许了西江城寨内三级以下士兵和文员,可以前往马拉城消费,明面上的理由是削弱马拉城的敌对情绪,增进交流与合作。可实际上,只有增加了马拉城居民的收入,才能增加对方的购买力。同时,也增加了士兵们的满意度——能用来消费的钱才是真的钱,才会让他们的高薪变的真实。

有对比才有差距,有差距才有忠诚度,眼看着马拉城的居民每月赚的钱,还没有自己几天赚的多,西江城寨自然而然就获得了土著们的依附。

而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其实以前士兵们偶尔也会马拉城,只是那时候没有公路,交通困难而收入较低。现在的允许,实际上变成了一种限制,三级士兵也就是班长的级别,或者叫做士官,他们能够知道的信息量并不多,普通的士兵更是几近于无了。

事实上,西江水寨在马拉城能做的,远比马拉城在水寨做的多。

在允许士兵前往马拉城的第五天,大杨就随着几名木村人一起上了摆渡船,他现在做的是老本行,西大陆的间谍头子。当然,除了他本人之外,整个情报部门再没有专职的情报分析员了——其他提供情报的情报人员,都只能叫做线人,而不能称之为间谍。

大杨对目前的状况已经很满意了。对他来说,能够发挥所长,无所谓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又或者是日本台湾阿富汗……当然,不在地球是有些偏离他的预期,但那又怎么样呢。

仅容30人的小渔船发出细细的划水声,大杨暗自将此点记在了脑子里:替换更大更快的摆渡船,能吸引更多的乘客。

木村的村民兴高采烈,他们都是水寨的二级工人,主要在城内做些木工活,属于归附西江水寨的村子,大杨的掩护身份是下石村的锅炉工,与他们分在了一个宿舍。

拐过一个水湾,马拉城就出现在了眼前。

大杨不知是失望还是赞叹的吁了口气,从小船上跳了下来。

传说中的马拉城,高有20余米,俱是坚硬的花岗岩,宽可跑马,当年不知费了多少劲。不知是为了节省材料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城市的主要部分是夹在两个陡峭的经过改造的山梁之间,前突就成了类似马面的防御体,而两侧数百米的高山,只要稍派几百人进行警戒,就绝无失陷之虞,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兵力。而从外型上来看,马拉城比现存的西安古城墙要高上一倍不止,数千年的修缮和积淀非同小可。那些西江水寨的主战派们看来难缠的象兽骑兵和龙首骑兵,在如此的城墙下,似乎也不足为虑。

虽然从现代城市的角度来看,这样一座周长不过20公里的城市,未免太小了一些,可以说是一种为了安全而付出的牺牲。

对比之下,西江水寨的城墙,就像是小孩的玩具一样娇小。

大杨暗暗想:石头结构的城墙防御,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好!武馆的学员都是些嘴上功夫的家伙,竟是一门心思的想要建钢筋混泥土的城墙,20公里长20米高的城墙,哪怕仅仅是7米宽,就要280万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按照最普通的标准,每立方米2.5吨重,就得700万吨的物资供应。

大杨算是水寨的中高层,知道目前的供应主要由陈易完成,每月大约两到三次,总数在40万吨左右。这其中有军火、有生活物资、有维持士气的精神食粮,还有用于出售的商品,新补充的车辆和燃油,各种机械甚至是简单的工厂设备,建筑材料虽然是大宗之一,且以钢筋为主,但每月也很难超过20万吨,700万吨的供应……哼哼……不如送20万吨的炸药来毁了马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