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已经足够多了(第2/2页)

大概两个时辰之后,宁军的步兵就从虎壁关赶到此处,然后开始在另外一侧的峡谷口布置防御。

他们是要阻断蜀州军的援兵,虽然可能援兵没有到之前,他们就没准把山坡打下来了,可他们的准备还是一样不少。

山坡下边大概二三里处,李叱从马背上跳下来,找另外一侧可以上去的高坡往上爬,然后观察对面蜀州军的情况。

“将旗尚在。”

李叱道:“高广效就在那边。”

宁军俘虏了那么多人,自然也已知道守军主将是谁。

从俘虏的口中得知,高广效是姚之远的恩师,也是蜀州军中很多将来的门师。

此人威望极高,所以李叱想要将其劝降。

这样一个有号召力的人如果投降的话,对于蜀州军的士气打击必然沉重。

且若能说服这个人再劝降其他蜀州军将领,或许会有奇效。

对于李叱来说,不管是打什么地方,能尽量减少伤亡的办法,他都会不遗余力。

“我过去一趟?”

夏侯琢问了一句。

李叱虽然没有明说,可夏侯琢怎么可能猜不到李叱的心思。

李叱摇头道:“我过去。”

夏侯琢道:“你亲自过去,似乎太给他们面子了,而且有些凶险。”

李叱道:“我亲自过去,高广效才会有所考虑。”

他下了高坡,只带了几名亲兵持盾跟着,朝着蜀州军据守的地方过去。

到了山坡下边,李叱高声喊了几句,请高广效见面说话。

不多时,高广效真的出现在李叱视线之内,在一块巨石后走了出来。

“老将军。”

李叱先是抱了抱拳,然后大声说道:“为何不怜惜手下人生死?”

高广效抱拳回礼:“见过宁王殿下,请宁王回去吧,非我不怜惜同袍生死,而是我等皆为军人,军人总该有军人该有的决然,逃和降,不一样。”

李叱道:“老将军可否为蜀州数以千万计的百姓们考虑过?”

高广效道:“那不是我该考虑的事,而是宁王该考虑的事,蜀州未曾经历过兵祸,宁王以仁义之名而来,实则行兵祸之事,所以还是不要再用这仁义之词来劝我了。”

李叱道:“若我此时不攻蜀州,中原天下便长久分裂,以后的战事,难道还会少了?”

高广效点头:“宁王说的没错,可那也不是我该考虑的事,我是节度使大人帐下将军,我尊节度使大人军令行事,眼前的仗我要打,以后的事……我顾及不到了。”

李叱还要再说些什么,高广效道:“宁王请回吧,我多谢宁王好意,但心意已决。”

说完后转身回去了。

李叱知道自己再劝怕也没有什么意义,只好也回到了军中。

夏侯琢道:“审问俘虏的时候他们都说,高广效为人清正,又忠节,高风骨,所以他是不会投降的。”

李叱道:“可总得试试。”

夏侯琢道:“先堵上几天再说,他们纵然杀了战马,口粮也不会有多少。”

李叱点了点头:“你亲自带人到峡谷另一侧,收集石头,砍伐树木,三日内在峡谷口建起来一道石墙防御。”

夏侯琢应了一声,看向山上:“高广效在等援兵,可是裴旗真的会发兵救他吗?”

三日之内,宁军在峡谷另外一侧,以石头和木头堆积起来一道壁垒,分派了重兵把守。

而这三天,宁军没有对山上的高广效进攻,李叱却连续三天都到山坡下边劝高广效。

高广效却只是避而不见,不管李叱怎么喊,他都没有再出来过。

就这样又耗了两日,到第五天的时候,李叱没有再去山坡下喊话。

坐在高坡上的高广效等到天黑之后,在心里苦笑了一声。

宁王没有再劝降,不是宁王失去耐心了,而是宁王已经到了那个度。

如果他再来劝说,宁军士兵们会觉得宁王掉身份,对宁军士气也有影响。

“准备好吧。”

高广效起身:“明日一早,大概宁军就要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