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胡酋授首(第2/3页)

不然,盾阵也只能挡住前排平射的箭矢,没法挡住过顶抛射的箭矢,我们的勇士对着汉军盾阵背后的空旷区域抛射了那么久,汉军都不乱,说不定那里面就是空心的!背后我们看不见的位置根本就没有纵深布置弓箭手!关羽就弄一圈空有外圈的阵骗我的箭呢!”

想到这儿,难峭王正式下令:“全部冲上去跟汉军肉搏!这些车阵上的盾牌不足为惧!汉军盾阵背后肯定是空心的!有弓弩手也不会多!”

瞬息之间,万马齐冲。

身穿两层鱼鳞玄甲的关羽,看到这一幕终于露出了冷笑。他随手一抹,把那几根根本没能射透两套铁甲的箭杆拍断,等敌军逼近到及近距离,才左手扬起,交叉一挥。

这个手势的意思,是让阵型左侧的车弩,往右前方射击,而右侧的车弩,往左前方射击,形成交叉火力。

麴义的先登营破白马义从,有个关键词,就叫做“以强弩‘夹’射之”,很多人都会忽略掉这个神来之笔的“夹”字。

夹的精髓,就是“交叉火力”。

弓箭是抛射兵器,抛射兵器在弹道面上留下的是一个点,也就是弓箭必须刚好掉落的那个点上有人,才能射到人。

而弩更趋近于直接瞄准的平射兵器,平射兵器在弹道面上留下的是一条线,哪怕你直接瞄准的点上没有敌人、或者敌人跑开了,只要这条线的后续延长线上有敌人,就仍然射得到。

但是,弩如果只对正面冲过来的敌人放箭,这种“射不中瞄准之敌但也能射中他旁边的敌人”的歪打正着机会,就会小得多。

因为敌人的骑兵也不是傻子,尤其是乌桓这样的轻骑兵冲锋,马与马之间更是要间隔好几米,阵列是比较稀疏的。

不过,这只是针对九十度角正对的情况。

稍微学过点三角函数的人都知道,一旦平射火力跟冲锋一方散兵线的夹角不再是90°,而是60°、30°……甚至更低,那么其单兵间距、在平射火力垂直投影线上的投影,就会比正面观测时小得多。

这时候“射不中瞄准之敌、但能误伤他身边的战友”的概率,也就成倍提升。

精密的三角函数屠杀开始了。

一排排的乌桓骑兵,笔直冲到车阵前,挥舞着长枪马刀,疯狂砍杀着车阵与盾阵,并试图从车阵的缝隙间穿过、直接践踏车阵后的弓弩手,抑或是穿透阵型后从背后砍杀左右两边的车兵。

不过就在他们即将透阵的时候,每辆战车上一张的车弩,就喷吐起集束箭来。一捆捆的箭矢用有托底的托板扣在牛筋绞成的弩弦上,绞到最紧,瞬间激发,一下子就是十几根箭一大捧地激射而出。

几乎没有乌桓骑兵正面中箭,反而不是左侧中箭就是右侧中箭,远远看去如同刺猬,蔚为壮观。

那些侥幸逃脱前两拨箭雨的,真要穿过车与车之间看似安全的空隙,却发现汉军战车上伸出一根根猛力挥动的战斧与钉锤。

这种靠重量与惯性杀敌的兵器,并不讲究与敌军肉体相击时的角度,甚至不用强求刃口的一侧朝向敌军。

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初速度、惯性,就能把骑兵打得筋断骨折。

事实上,关羽今天给丹阳兵们用的近战拦截兵器,还不是最专业——后世刘裕对付北魏拓跋氏骑兵时,却月阵的近战主力兵器是“杖”。

很多人会不理解:杖不就是一根棍子么?这东西有多大战斗力?

但事实上车阵用的杖,多半是包了四楞铁头的长棍,重量和惯性都足够,要的就是它们既够及远、又不用像枪矛那样把尖端对着敌人。

杖的精髓就是一个“扫”字,对付的是从侧面高速经过的敌人,而枪矛对付的是正面之敌。只要敌兵速度够高、撞击力够大,钝器也能杀人,破甲效果更是比利器更强,敌军骑兵是被他们自己的冲锋速度形成的动量自刹的。

丹阳兵的锤、斧也是靠扫,论威力比刘裕军的杖更强,只是距离太短,扫不到远一些的敌人,难免多留破绽。

威力有余而攻击范围不足,白璧微瑕。

“喀喇——”

“嘎嘣——”

一声声牙酸沉爆的痛快闷响,一批批战马与骑士飞甩出去。

或脑袋着地,颈椎爆断。

或利斧开瓢,如同P图师给他们修外形时手猛烈抖了一下,歪曲成各种后现代派的夸张造型。

旁边的车弩疯狂集束攒射则依然持续,分毫不曾停歇。集束箭有效杀伤射程太短的毛病,在几乎贴脸的时候,已然不重要了,可谓彻底的扬长避短。

而且因为射击口集中,也不用像普通弩兵那样露出太多薄弱的正面——正常情况下,汉军要打出这样的近战火力密度,就意味着一辆车前面至少要一字排开20人宽度的弩手。

那么多弩手,就代表着那么多可以被冲锋突破的薄弱环节,就会被乌桓骑兵切菜。

但现在,火力密度依然那么大,可正面却丝毫不虚,只要露出一个射击口、一面盾牌的宽度,就能喷出那么多箭矢了。其余十九个人的宽度,依然是坚实的盾阵,这让想找软柿子捏的难峭王部骑兵到哪说理去?

说好的远程火力猛的阵型,近战肯定会被切菜呢?怎么不讲道理的?

身穿铁甲、手拿喷子,这就是关羽军眼下的写照。

一丛丛的骑兵割麦一样倒下,难峭王彻底傻眼了。

“撤!赶快撤!”难峭王一声令下,也不顾那些被困在车阵中的人了,就命令能撤多少撤多少。

断后的乌桓骑兵瞬间遭到了灭顶之灾,被以更快的速度屠杀。

关羽眼看两军接触正面已经很少有成团密集的敌骑,也终于下令所有车弩放弃集束箭、换上长杆木羽箭。

这种箭的尺寸几乎如同八尺长的短矛,平衡尾羽都不是羽毛做的,而是木片做的。用强弩发射时杀伤射程极为惊人,甚至能穿人杀伤两三个敌人。

百根木羽铁簇的巨箭,连续数波给难峭王送行,虽然射杀不过百余人,却把乌桓人的阵型射得更散,让乌桓人在撤退的时候都不敢密集扎堆地撤,以免被贯穿力巨大的弩箭一次性杀伤多人。

数波之后,难峭王惊魂未定,终于发现了汉军的最后一招杀棋——始终埋伏在上游逡巡不进的赵云,看到乌桓人败退散乱,终于带着一千汉军精锐重骑,赶来发动背刺冲锋,收割败军的人头。

“左军右军快快前突截击赵云!不要慌,我们的人数还是比赵云多好几倍的!不能乱!”难峭王声嘶力竭地狂吼,约束败兵重新整队。

至于背后已经不需要担心了,赵云缠上来这点时间,难峭王已经撤得离开关羽的却月阵至少一两里路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