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盘棋(第2/4页)

故而,回答之前,修想先强调一点,把天下诸侯在对待天子的姿态问题上,为明公划一条线,让明公看清,哪些人与明公是站在一边的,哪些人又是站在另一边的。”

到了这一步,袁绍已经彻底希望杨修好好剖析清楚,因为他知道这里面每一句话都是大逆不道,普通谋士根本不敢在人多的时候说出口,只有沾亲带故的人才能私下里说说。

袁绍一脸礼贤下士:“但说无妨。”

杨修:“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陛下之前派遣张义来向明公示好,以王允辅政期间朝命皆为天子本意、李傕挟政期间所命均为乱命划线。明公可知,这是谁教陛下如此安抚诸侯的?”

袁绍:“谁?”

杨修:“右将军李素。右将军可谓当世知天命之人,他深知即使让陛下指洛水为誓,安抚明公不必介意公孙瓒、刘虞之事,明公也未必肯输诚心服。唯有让陛下想出一条对天下所有诸侯共同的许诺,让陛下也不敢轻易毁诺、不敢冒失信于天下全体诸侯的风险,以这样的许诺来取信明公,明公才会彻底诚服——敢问明公,您心中此刻是不是这般彻底诚服?”

袁绍微微一惊,有一种被看穿了心事的不爽,但随即想到没有外人,不会丢脸,也就罢了。

李素给刘协出的主意,其实就是弄一套类似于西方《大宪章》的君臣约定,刘协对袁绍的许诺不能以单独的许诺体现,得是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总原则,为天下所有诸侯拥戴,这样毁诺一方的代价和失信足够大,互信的保障才彻底。

所以,才必须体现为“凡是王允时期的都是皇帝真实意思表示,凡是李傕时期的都是乱命”这样的一贯划线。

袁绍缓了一会儿后,狐疑地问:“既是右将军教导陛下,右将军又为何要帮助袁某、改善袁某与陛下的互信?”

虽然语气还有些狐疑,但袁绍居然不知不觉用了“袁某”这个自称,显然是对李素的这个布局示好还挺感激的。

毕竟袁绍心中一直担心皇帝清算他曾试图拥立刘虞的黑历史,这是他对朝廷中枢最大的一块心病。

杨修这次没有卖关子,爽快地揭开了谜底:“因为明公在对待陛下的问题上,与汉中王利益应该是潜在一致的——汉中王与故燕王,都是王允当权那两个月的受益者,陛下在那段时间里只追认了两个地方诸侯的既得利益,分别是汉中王与燕王。

所以,右将军名为帮助陛下笼络明公、如此划线巩固明公的利益,消弭明公的担心,实则也是在固化确定汉中王的既得利益。

同理,令弟袁公路,则是从反面受益于这条划线——他在李傕当权时期,多次驳斥李傕的乱命,以诛杀附逆党羽为名,扩大地盘,如杀扬州刺史陈温。而且令弟似乎在天子陷于贼手的那些年里,曾有一些不臣之言,陛下也以当时处于蒙尘之态这条划线、隐忍无视了。所以,令弟对于‘当今天子长久存在下去’的态度,应该是与明公同进退的。”

最后半句话,杨修实在没法说出口,因为那是“如果你袁绍觉得天子碍手碍脚,那么袁术也会觉得皇帝碍手碍脚”。

而且你袁绍是目前不觉得碍手碍脚、过一两年后把张燕、乌桓、河套五郡那些目前还没瓜分完的反贼地盘吃干抹净之后,才会觉得碍手碍脚。

而袁术是现在就已经觉得碍手碍脚了。

刘备袁绍袁术,都觉得皇帝碍手碍脚,但第一个跳出来的会帮其他人做恶人!

潜台词说到这个份上,袁绍已经懂了,也微微抬手示意杨修不用说了。

毕竟,“我将来也会觉得皇帝碍手碍脚”这种话,不好意思真的说出口,大家心里明白就好。

袁绍叹息了一声,只是有些不甘,所以都没过过脑子,换了一个问法:“诚如德祖所言,那曹孟德难道就永远不会觉得今上碍手碍脚?”

杨修:“不会,因为曹操从未起过自立之心,而且当年成皋、荥阳之时,他公然说过‘诸公北面,我自西向’。此言在今上心中大大加分,曹孟德巴不得今上春秋鼎盛,因为天下其他诸侯肯定比他先忍不住。”

袁绍眼皮子一跳:该死!差点儿忘了!孟德小老弟那个狡猾之徒!当初他可是让咱扮演拥立刘虞的恶人,他自己大大在长安的皇帝那儿刷了一波忠臣的名声,他怎么可能是跟自己对皇帝一个态度呢?

但这时候,袁绍忽然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跟自己态度不同的人,反而无法利用,而是要一直忍着,或者想办法降服。倒是跟自己态度一致的人,才可以利用,谁让自己就不喜欢皇帝一直干下去呢。

利用了弟弟去出头,最后却要消灭弟弟,而且双方还不接壤,消灭袁术的过程中,自己未必捞得到多少直辖地盘。反而曹操跟袁术接壤,真到了那一天,说不定曹操实际得利更多,闷声发大财。

不利用曹操,却也没有借口对付曹操,曹操说不定还会非常积极主动想成为新的外戚,甚至接替董承,继续把朝廷现状维持下去——不得不承认,曹操是最适合拥立刘协的。

当然袁绍肯定不能容忍这一天的出现,哪怕皇帝死了都好,都这样了,肯定要严防死守。

想到这一步,袁绍终于豁然开朗,自己脑补出了刘备派杨修跟他示好的深意:

要是皇帝死了,那他袁绍就可以名正言顺拥立燕王刘和,跟新天子毫无芥蒂地、坦诚相待地、高效地挟新天子以令诸侯。

而到了那一刻……呵呵,若是刘虞还活着,刘虞称帝,刘备说不定只能乖乖称臣当个藩王。毕竟刘虞有大恩于刘备,刘备一辈子的仕途起点,在做到两千石郡守之前,一路都是刘虞提拔他的,这份恩德怎么都绕不过去。

可惜刘虞死了,袁绍还没狂妄到觉得光靠区区一个刘和的面子,都能让刘备称臣。

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如果真到了当今皇帝驭龙宾天、他拥立刘和的时候。

刘备也会捡漏称帝!到时候,就像光武之世,诸多刘姓子孙纷纷称帝,再争天下了。当然从地盘上来看,袁绍拥立的刘和的地盘,应该对应光武帝刘秀时起兵的“光武据河内”,刘备的关中之地,反而对应的是失败的更始帝刘玄的地盘。

当然刘备自己肯定不会觉得他对应的是更始帝那种垃圾,他肯定会自比“高祖保关中”,来对抗刘和的“光武据河内”。

至于其他诸侯,刘表或许等于刘盆子的地盘,外姓诸侯也会如光武之世时的公孙述、李贤等军阀一般,或一时依附某个刘姓称帝之人,或看准时机再正式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