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亚洲马车夫(第2/2页)

运到了地方之后,如果发现这个货主眼光太差,卖了货之后的利润不足以承担运费,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把货扣在物流公司那儿,让物流公司拍卖抵运费,卖完剩下来多的还给货主。

李素想完这些道理,觉得诸葛芷的方法确实值得再好好深化一下,弄好了绝对可以让凉州这边的工商业建设起步加速几年,对于打通西域商路、让西域贸易更繁荣,也有一定的好处。

很多西域小邦的冒险家如果出不起运输的本钱,就可以承担风险加点杠杆,只要有了进货的钱,然后把货抵押给运输公司承运。这样原本经商的门槛就从“拿得出买货钱和运费盘缠”才能做生意,降低到了“只要拿得出其中一半钱就能进场”的程度,把货多抵押一遍。

当然了,加倍杠杆的同时风险也是加倍,一旦赔惨就是血本无归直接清零。

历史上,美国人在1830年以前的阿拉巴契亚山区,以及1830~1850年间的西进当中,都是有大型的篷车公司做专职运输生意的,收费是100磅货物100英里陆路里程运费1美元,遇到有河可以走的地方便宜另算。1850年后美国铁路业崛起了,这些篷车公司才淘汰,当然其中比较有眼光的几个大亨则是直接转行搞铁路了。

李素决定先定个调子:“诸葛姑娘,这个提议很好……不过,还有很多细节要讨论。若是光靠民间就能自行组织运输商,这事儿恐怕你也不会找我商量了。肯定还是有一些难处的吧,我就想到了一些难处。”

诸葛芷:“确实还有不少难处,比如刚刚起步的时候,货主或许不会信任大运输商、西域很多地方地广人稀,被视为不法之地,肯定要朝廷官府的信用背书。

我看朝廷之前的驿站系统,商人就比较信任。但朝廷的驿站只送信不送货,如果能雇佣民间商人承包一部分使命、但又保留朝廷的驿站,对于起步阶段的信用肯定大有帮助。另外还有很多困难,西行路上慢慢切磋吧。”

李素也表示支持,几人在诸葛家的山庄里歇了一夜,第二天就踏上了继续西行考察之路。

裁撤朝廷驿站全部承包给个人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驿站系统是兜底性的,得保证全国各个统治辖区与中央的信息畅通,商人太没责任心了。

但是,如果有民间商人想把朝廷驿站系统的运货部分业务临时承包出去,作为起步阶段让民间富商货主们信用的背书,这还是可以的。就当是国家邮政扶持了一个物流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