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天下汹汹徒为你我而已,愿与将军会猎许昌(第2/3页)

被张飞端掉之后,这两万匹战马被俘缴获估计有一万三四,剩下的则是战损杀伤了、至少是受伤后不适合再上战场,只能转为驮畜挽畜。

当年袁绍号称巅峰时骑兵十一万众,但并州投降、吕布变节之后,袁绍临死时骑兵锐减到七八万。毕竟袁绍当年近三分之一的骑兵都是吕布派系的,吕布有大笔从鲜卑拓跋部等处的战争缴获马匹。

后来内战又消耗一万多袁军骑兵,再被张飞端掉两万,导致曹操从袁绍那儿继承到的全部骑兵,竟然不足四万人。

曹操自己原先的嫡系骑兵,是远不如北方的袁绍多的,总数也就三四万人,相当于巅峰期袁绍的四成而已。

后来昆阳之战曹军骑兵折损近万,曹纯为关羽所斩,易水之战救援幽州又折了一点,对袁统一内战也有损失,七七八八加起来,曹操的嫡系骑兵只剩两万余人。

所以,此刻面对刘备即将发动的统一战争,曹军的总骑兵数不过六万,这已经是关东剩下五州的全部高机动部队家底了。

曹操再屯田分地、深挖民力,别的兵源、钢铁、武器可以挖潜,骑兵和战马却是无论如何挖不出潜力了。

武器装备方面,前面也说了,袁熙的幽州军的装备是全损,曹操要重新扩军就要重新打造。易水之战折损的五万多人的武器,也大多是丢弃在了易水战场上,最后是被张飞赵云打扫战场收走的。

算下来,去年减损的二十万关东诸侯部队,只有八万人的装备可以回收,是在内战战场上损失的,归曹军打扫战场。

这八万人的装备,经过几个月的血腥厮杀搏战使用,也多有缺损,只能是简单磨砺一下重新装备,耐久度之低,也只能先忍着了。

曹操这边搞分田拉拢农民阶级,又导致曹操辖区工商业进一步凋敝。不过好在曹操对很多移民的世家豪强都进行了抄家,那些工商业富豪原本如果有经营冶金行业,也不可能带着钢铁之类的笨重财物转移,就基本上被抄家缴获了。

把关东地区工商抄家所得钢铁全部统筹起来,再强行拉一些铁匠,竟也勉强在一年之内,粗制滥造打造出了十二万柄制式兵器,外加一些铠甲器物,总共耗费铁料上百万汉斤。

一百万汉斤打这点东西,平摊下来每件兵器也就分到七八汉斤铁,折后世三斤,这肯定是打造不了什么好装备了。

其中绝大部分就是打造一个长矛的枪头,然后弄一根都没车圆的棍子,就武装起一个长枪兵了,还可以加配一块没有蒙皮没有金属、完全用厚木头打造的盾牌。

至于铠甲,这些新征的长枪兵就别想了,生产力完全跟不上,穿布甲棉衣就不错了。有钢铁枪刃的长矛,有厚重的木盾牌,还不满足?

除了七八万套枪头之外,剩下省出来的铁料也就打造三万柄环首刀等短兵刃,为了节约钢铁,这些短兵还普遍比标准制式轻薄了一些。

最后剩下的边角料则是打造成箭簇,补充战争损耗。古代一簇标准用铁八钱,汉斤因为比较小,用到一两多,所以这些边角料也打造了两百万根箭矢。

这个数字不得不说是很寒酸。因为仅仅两年前,关羽拿下并州的过程中,一路推过去都耗费了近两百万箭矢(当然战后可以回收大部分),

当初正是那种凶猛的火力准备,才促使了太原城内的吕布心态崩溃,觉得完全扛不住富裕的刘备的消耗,才选择的和谈。

曹军这一番无可奈何的疯狂恢复备战,总算是凑齐了“重新扩招去年损失掉的二十万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剩下的就是抓壮丁了。

关东地区的战争潜力还在,重新抓二十万壮丁倒是不算太难。

毕竟战争机器的维持,在确保武器后,剩下最关键的指标是“兵民比”,比如二十五个平民(含老弱妇孺)供一个兵。

当初有关东六州的时候,承受上限是供养六十万,丢了幽州、冀州微残后只供五十万,很合理。

不过,兵源的素质问题就很凸显了。曹操拉来二十万壮丁,到正式交战的时候,普遍才三到六个月服役期,配的武器还是低耐久的旧货和新造的粗制滥造简化版,战斗力显然堪忧。

也就在守城战和相持守营守防线的时候,这些士兵的战斗素质低下问题能得到一定的掩盖。毕竟列阵捅长矛和用弩放箭这种事儿没什么技术含量,守城丢滚木礌石就更不用技战术水平了。

新兵最大的问题只是士气低下,纪律不严,遇到硬战容易崩溃逃亡。

而曹操剩下的三十万老兵,构成也不能说是完全可靠。

那三十万人里,拥有五六年以上参军经验的,大约占一半。这些士兵是六年前刘协还活着的时候,袁绍跟曹操打官渡之战时,双方扩军了一波(195年),活下来的士兵留用到现在。

还有一半十五万人,服役经历则在三四年之间,主要是袁术弑君之后、袁绍曹操进攻袁术把他的地盘都瓜分了。这部分部队就是那时候扩军的(197年)。

十五万195年的老兵,十五万197年的老兵,还有二十万200年底甚至201年初的新兵蛋子。

这样一个部队构成,面对刘备的泰山压顶,到底能发挥出多少抵抗力,谁也心里没底。

刘备那边号称六十余万,据说也有二十万新兵,是高顺近年来训练的。但那些士兵一半有三年服役期,另一半也有两年服役期,比曹操几个月的新兵可强太多了。

三年服役期那批,参加过平定吴越地区之战,还参加过昆阳之战。两年服役期那批倒是没赶上平江东,但也参加过昆阳之战。所以严格来说那也不算很新的兵,都是打过一两场大胜的战役的。

更何况,刘备的士兵就算是最短两年服役期的,那也只是时间短训练少,武器装备方面却绝对不含糊,跟老兵一样配置待遇。

刘备阵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光是一个益州,就每年扩充到近千吨的钢铁产量,八州之地全加起来,已经有两千多吨钢铁年产。

这个数字,是曹操关东五州总共才五六百吨钢产量的四倍。也已经超越了历史上隋唐时的钢产量最高峰、达到北宋巅峰期的三分之二(唐贞观/永徽年间钢产1600吨,开元时期大约2000多吨,北宋熙宁时期达到巅峰,年产3500吨)

有这样的工商业基础,刘备的二十万新兵至少人人配钢盔还是做得到的。

而且只要不是穿整片的锻钢胸甲,那至少还得加一块钉在其他衣甲胸口部位的护心镜。刘备缺的不是铁,只是把铁精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加工能力,这才是产能的短板,当然也只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