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汉地十八州(第2/3页)

过个一年半载,其他再说。朝廷这几年清偿旧债的好处,朕也看到了,就再安稳一两年吧,别的也不用急。你总督数州事务的差事,确实该卸了,到时候再另外给头衔,算是督师在外。”

李素觉得刘备说得也确实有道理,他只需要刘备支持他开拓扶桑,至于是不是今年,确实不重要,可以拖延。

李素最后又补充了一条建议,那就是希望给大汉设置新的行政区划。以及等他彻底平定扶桑后,由诸葛亮从之前的督青徐事务,转为去三韩和扶桑,担任那些新征服区的第一任封疆大吏。

刘备好奇为什么非要选诸葛亮,李素给的理由也很充分:诸葛亮博学多才,最能继承他的衣钵,学问方面不限于文史经学,更懂算学物理,能实际致用。让诸葛亮做那儿的地方官,或许能发掘出更多新征服区和中原的经济上互通有无的可能性。

实际上么,李素就是让诸葛亮继续找金银山、发现当地有价值的农作物。这些活儿需要一定的理工科常识,行政主官懂行的话,指挥起工匠和勘测人才做事时,也能事半功倍。

刘备觉得这个也有道理,诸葛亮今年二十六了,之前一直当京官,二十四才外放地方,才当了两年州级地方官。

要是直接再拉回朝廷中枢,也不利于诸葛亮的成长,毕竟之前鲁肃顾雍法正他们,当地方官都是动辄三年一任,干过至少两任。

那就让诸葛亮在青徐干三年,到日韩再干三年,到时候对中原成熟地区的地方行政统治、以及蛮夷新征服之地的夷务归化,都有所心得,再回来当京官。

诸葛亮之前,有如此阅历的地方官,也就只有李素本人,以及顾雍了。

顾雍在滇南建宁郡干过多年,后来还当滇州布政使,早期一直在跟南蛮打交道,后来才来富庶的扬州。

相比之下,连鲁肃这方面的履历都不是很全,鲁肃虽然管过交州,可交州当时已经相对滇州归化一些了,没那么多蛮夷事务。

再往下的法正,这辈子也没接触过复杂的地方政务,当地方官都是在富庶地区当的,对民间疾苦了解就又下一个台阶了。

法正或许可以当一个一流的谋士,却不能主政全局,或许他这辈子仕途的顶点,也就是个类似于监察系统一把手的程度了,比如执掌御史台。

宰相必起于州部,李素为大汉建立下的这个潜规则,既然是有益的,那就坚持下去。

刘备便顺着李素对诸葛亮的规划,又趁机深入聊了一些人事安排,把下一阶段大汉的发展方向大致敲定一下。

……

二月底的这次觐见后不久,朝廷就发下一系列旨意,对行政和人事进行了相应的微调。

也定下了章武十一年、十二年的大致基调,总的来说,朝廷会继续休养生息,整顿内政。

人事方面,先是对平定三韩和邪马台的有功将领,都进一步加封,赏罚分明。

骠骑将军赵云以击溃扶余军队、击杀扶余王尉仇台之功,加封一个县,成为了在辽东总计获封七个县的公爵。

太史慈和甘宁分别为征东、征南将军,封邑数也增加到了两个万户县的程度。

李素被发还当初青兖移民之乱时夺走的那个县。

行政区划方面,刘备倒是没有直接下诏专断,还是请了朝臣会商后才正式决定的。

最后的结果,是把大汉从之前的青冀幽并、兖豫徐扬、雍凉荆益、滇交司隶,十五个州部的基础上。再加上辽州、平州和西州,趁着这次区划调整,直接加到了十八州。

多出来的三个州,其中西州是原本固有的领土,就是凉州光复后,渐渐被朝廷重新控制起来的原西域都护府辖区。

这些年朝廷虽然没有在西北用兵,而是以强化贸易往来、增加贸易商路关键节点的屯田垦荒移民等手段治理。这些治理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细节,却也润物无声,结合马超在西北的威名,着实让大汉对当地的控制渐渐加强。

所以这次,李素也建议趁着吞并三韩和扶桑,把西域也从羁縻状态,变为法理上的直接统治。

不管以后怎么样,先把名字改过来,从都护府变成州,将来“自古以来”的行政正统性也可以进一步加强。

而且做出这个决策之前,相关的文治伏笔也做得差不多了,比如蔡邕死前修的《史记索隐》里面,对西域戎狄的血统源流考证也补足了一些新的史料,在当地也已经宣扬教育了多年,

当地的贵族豪酋也跟当年被顾雍拉去教育读书的滇州南蛮一样,潜移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同了汉人的史观。有了思想基础后,变都护府为州,也顺理成章。

除了西州之外,辽州、平州自然是东北和三韩等地了。

刘备和部分朝臣,原本没打算在东北一下子增设两个州,

或者是觉得就算要增设两个,也得等扶桑真的全境被大汉吞并后再说,目前扶桑才实际控制了一个筑紫岛(九州岛),步子有点迈大了。

但李素私下里反复跟刘备解释,建议他不要完全按照实际的地理屏障来划分行政区划疆界,以防新控制的偏远地区形成割据趋势,所以应该从幽州分出一些郡到新的州,跟新占领区合并起来,这样新州的向心力才会更强。

这一手,原本是千年之后、后世蒙元对汉地分而治之时才用的手腕。但李素不管是谁想出来的,至少他觉得政策有好处,能强化向心力,那就是好的,可以借鉴。

他建议把辽东四郡从幽州划分出来,就以辽西走廊为界,辽东加上东北新开拓的地区、以及浿水以北的乐浪郡,为新的辽州。

所以辽州等于是后世的东北辽吉二省、加上朝鲜,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州。

而南面沿用公孙度历史上命名的“平州”,则成了南韩加上后世的曰本。

如此既可以防止朝鲜半岛依托长白山、鸭绿江这些险要而产生离心,在划分的时候就直接在半岛中部断开,把半岛北部划入东北。

南方的南韩地区无险可守,也就不会产生野心。

同时,南韩跟九州岛划为一体,也可以进一步束缚住海岛地区的离心倾向,让后世移民在民族认同方面不再完全自认为是岛民,而要保留一定的大陆民族认同心态。

刘备觉得这个划分非常精妙,利于新征服地区的稳定,最终还是全盘接受了李素的划界。

同时,因为划分了新的州郡,加上对三韩的武力征服告一段落、李素这个“总督”也去职了,所以继续在三韩驻留来源于数州的军事力量,也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还会有不必要的浪费,也不便于统一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