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第2/3页)

但这时候,第三个人类学难题又出现了:在死者的母亲和姐妹看来,这些死者是自己出门打野、技不如人被杀了,这又不是什么城邦与城邦、部族与部族之间的仇恨,不过是争偶私斗而已。

仇是有的,但不能上升到国仇,这是私人行为。对付这种私仇,最多是下次遇到杀人的人来打野时,别让他得逞,并伺机反杀,不会上升到对殖民汉军的整体反击。

渐渐的,大和国的当地人也发现了:汉人其实挺好相处,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工具,同等条件下女人要养活自己轻松多了。

至于土著的男性,只要不去试图染指那些已经被汉人占有的女人,那他们就也能继续好好地和平活下去。

而且汉人毕竟不可能占有全部土著女人,剩下还没被占有的土著女人,负担就会重一些,要应付所有土著男人,男女比例一上来,土著男人想发泄倒是依然有机会发泄,只不过中标率大大降低,可能几十个土著男人才有一个留下后的,其他都是白射。

但相比于屠戮,后续的推演已经算是非常和平了。都不用杀人,只要让岛上土著的每一代人、来自土著的Y染色体数量规模减少十倍左右。

二十年后,被汉人充分渗透的区域里,就只有十分之一的新生人口是父母都是土著,剩下九成只有母亲是土著。四十年后,就是百分之一……然后基本上也就同化了。

远期结果虽然挺轻松,但过程推演还是让李素有些“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来之前,他为如何彻底同化吸收曰本人,设想过很多计策,最后真彻底开了地图、实地调研后,发现居然是这么个结果,好多筹备根本无用武之地。

刚好赶上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的风口!什么都不用做!

算了,还是回程路上,派人好好找找石见银山吧,这一切本来就只是为了绕路开地图找金银山的借口而已!

……

李素在监督甘宁建立城邑的这一个多月里,诸葛亮做了更多的细致研究,他的好奇心比李素更甚,喜欢刨根问底,对于这种社会演进推演的珍贵案例,当然不会错过。

诸葛亮甚至还为此写了数万字的研究笔记,后来成为了珍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资料。

比如,诸葛亮发现了一个曰本人跟匈奴人、部分鲜卑人类似的社会现象:他们都还是幼子/女继承制,母亲的家业,是留给最小的孩子的。

而人类的天性里,原本也有一种“更疼爱幼子超过长子”的本能,相比之下,汉人自周朝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反而是一种法度上严谨、但很反人性本能的东西。

只不过,匈奴人和鲜卑人已经被汉人影响了很久,不是母系社会了,所以他们那种继承制的过渡状态,才显得难以理解。

在公元三世纪初的大和国,曰本人的继承生活状态还是这样的:

所有人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只知道母亲是谁,所以长大后必须养自己的母亲。姐妹要不要养,得看姐妹有没有分家分出去。

那么,姐妹什么时候分家分出去?答案是当姐妹有了自己的女儿、而且自己的女儿也长大到有基本劳动力了。而这个标志,就是当她的女儿也生出了女儿。

换言之……如果她自己还有母亲活着,那她也得从自己的母亲那儿分家出去单过。

这里面只有一种情况是例外,那就是如果这个已经当上了外婆的女人,她没有妹妹,他自己本身是姐妹中最小的那个,那她就不能分出去,她得负责一直养自己的母亲,也包括养舅舅们养老送终。

正因为这种“成为外婆就分出去、最小那个即使成为外婆也不能分”的制度,形成了幼子女继承制,因为最小不能分出去那个,扛了母亲和所有舅舅的养老,如果老人死后还有留下东西,当然要归她。

匈奴人和鲜卑人以及其他部分幼子继承制的游牧民族,显然也是从这儿来的,只不过他们在父系母系的问题上学习汉人进化过去了一半,但继承制没进化,所以是个半进化的四不像。

当然,这也跟海岛文明和大陆文明的自然危险程度不同有关。历史上凡是出现物种隔离、缺乏猛兽的海岛文明,都更容易长期保持母系社会,

因为威胁到人类安全的虎豹熊少了,女人就可以更不依靠男人。比如哪怕到了近代,还有很多欧洲人类学家,在东南亚和大洋洲发现母系原始部落,那些岛上都是没有猛兽能杀人。

性别的平等都是跟“能杀死人类的外力”风险成反比的,生产力越发达,人类越缺乏天敌,自然选择的杀戮过滤越少降临到人类头上,就越平等。反正没有男人也能安全地活得下去。

大和国如今的女王,说到底也只是所有“诸侯”的总外婆而已。下一任的女王,会是她最小的女儿,或许就是《古事记》上的神功皇后吧。

再往下,“应神天皇”或者说八幡神应该是真人真事了,他原本应该是第一个真正的男性天皇(当然他活着的时候肯定没有“天皇”这个称号,应该是后人追封总结的)。

从考古学来说,曰本人从公元250年左右进入“古坟时代”,开始首次出现统治贵族的大型陵墓。估计应神天皇本来就该是240~250年,才被他母亲生下来。

而且按照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转折点,应神天皇极有可能是神功皇后最小的幼子,因为再之前都还是幼子继承制嘛。

这样一来,神功皇后四十岁左右才生应神天皇,就很符合生物学,神功皇后七十岁死的时候,才二三十岁的应神天皇继承母亲的城邑。

按照曰本人的考古学,应神天皇也是最早正式从朝鲜半岛引入汉字的,一切就很合理了。

只不过,后世的子孙理解不了母系社会,或者说曰本早期史官和统治者接受不了这种历史。

为了强行把应神天皇凑成“她母亲和第一个男人、也就是前代天皇生下的子嗣”,跟前面的编造再接轨,就只能把他从一个二三十岁的太子,编造成了七十岁的太子。

在诸葛亮的考证下,后世曰本人的编造,基本上也就清晰了:

首先,所谓的从公元前六七百年、也就是中原的东周初年,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0年左右,这五百年的历史是“欠史八代”,完全是编造的,当时没有任何国家存在

(这也是后世曰本人自己的考古学家承认的。他们的发掘证明最早的国家出现在公元前100年左右,之前只有野人)

而按照诸葛亮如今的实地考证,曰本人自己承认的“欠史八代”还不够,他们至少还有“伪史六代”,一直到所谓的第十四代仲哀天皇为止,都是不存在的。这段时间又有300年,编了六个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