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1更

煜王楚韶曜从邓州送来了奏折。

内容包含以杏林圣手齐光济为首的郎中大夫们, 在疫区历时三月合力研制出的疗疫药方。虽治标不治本,可对缓解症状还是有些疗效。以及煜王自己在治疫过程中总结出的六字方针:封城、杀人、烧尸。

齐太医带头研制出的药方很快就被公布张贴了出去,陛下信手一挥, 又追加一千两白银给太医院,用于熬配齐太医的汤药分发给京畿百姓。

至于煜王楚韶曜开发出的六字方针,理所当然地被弃置一边。

正常人想不出来这所谓的六字抗疫法。

正常人也不会缺脑子地去采纳这六个字。

瞧瞧,“封城”。

怎么能够封城呢?尤其是天子脚下、京畿重地,怎么能够封城?当初那个死人太守,也就是七皇子的母舅,冷宫里淑妃娘娘的胞弟,已故的邓州前太守, 他最饱受世人诟病的一点,不就是在疫情爆发的时候, 胆小怕事地下达了封城指令吗?

他以为封住城门, 就能掩盖住邓州有疫的真相。殊不知这其实是掩耳盗铃, 纸永远包不住火,邓州有疫的事情也不是关个城门就能死死瞒住的。

而今京畿有疫, 又有陛下和文武百官亲自坐镇,倘再犯下已故邓州太守曾经犯下的错误,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又何况京畿有疫的消息早就传了开去,且不止京畿,大晋许多处地方都有疫病,根本没有再隐瞒消息的必要了。这城, 压根没有必要再封。

什么?你说煜王楚韶曜提出封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掩盖城内有疫的消息,而是为了让城内染疫之人不要四处乱跑,以免祸害到其他未曾有疫的地方?

呵。

京畿里住的可都是大人物, 天子脚下每走十步就能遇见一个官儿。你意思是要让伟大的官老爷及他们高贵的家眷们,乖乖地全都呆在城里不乱跑,不要去祸害其他城市未染疫病的平头老百姓们?

这说得是什么胡话!

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士族官老爷们的祸害,那能叫祸害吗?那应该叫恩赐!再说了若真封城,岂不是在暗示我大晋国都已成死城,岂不是在让我大晋天子与文武百官困守京都宛如幽禁坐牢?

所以城,是万万封不得的。京畿诸官员们的自由,也是万万限制不得的。这涉及读书人的自尊与骄傲,涉及士族和儒林的脊梁与傲骨。不自由,毋宁死。

再瞧瞧,“杀人”。

天呐,这说得是人话吗?这是从一个有良知有德行的人口中说出来的词语吗?怎么会有人,如此轻描淡写地就说出这两个字,何其残忍,何其暴虐。

什么?是煜王说的?

哦,那没事了,因为煜王本就是这样残忍的人啊。

像我们这般爱民如子的好官,像朕这般德厚仁善的天子,是万万不可能像煜王楚韶曜那般视人命如草芥的。我们决不会与煜王这样的败类为伍,我们决不会似煜王那般随意轻蔑地就夺人性命。

什么?煜王随信附赠来了一本定罪分类细则,详细介绍了什么样的人才该杀,并不是完全地胡乱杀人?

不重要。

杀人就是杀人,哪有那么多的歪理。我们只需要知道,煜王楚韶曜是个杀人狂魔,而我们这些京畿大人物,心怀良善,与他不同。

最后再来瞧瞧,“烧尸”。

天爷啊!佛祖啊!孔圣人在上,晚辈们对天发誓,我们决不会像煜王这般残酷暴戾,决不会像煜王这般不敬天地、不敬鬼神、不敬圣贤、不孝父母。我们决不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戾举,决不会打扰逝者的安息

伟大的疫神娘娘,您若动怒,就请狠狠惩罚煜王。他心中没有对人伦纲常的恪守,没有对神佛的半点敬畏,他是个畸形的怪胎,是个恐怖的恶鬼。他不配得到祖宗和圣贤的庇佑。

综上,煜王的六字治疫方针流传甚广,却无人采用。

人人对此六字嗤之以鼻。

尤其是最后一条的“烧尸”,更是引发众怒。

此前京畿之人只知道煜王荒虐无道、喜好杀人,本身就是个嗜血的戾王,可人们万万没想到,煜王不但杀活人,他竟然连死人都不放过。

所谓人死如灯灭,万事皆可消。除了那种史书留名、遗臭万年的极品恶人,诸如秦桧之流,古往今来人们素来都认为一个人即便生前再作恶,可只要他死去,那么他生前做过的坏事便也都随风飘散不予追究了。这就是死亡带给活人的敬畏。

因着对死亡的敬畏,人们才会尊重尸体。便是再穷困潦倒的人,也希望自己死后能有人帮着收尸。便是乱葬岗上胡乱堆放的尸体,也有专门的公人对他们进行集中填埋,立下无字墓碑。

只有最悲惨的孤魂野鬼,才会没有坟冢。而被烧毁尸身的人,连孤魂野鬼都不如。

陛下英明神武,在煜王爷的六字良方传播开来后,特意下拨两万两白银用于埋葬尸体,用以安抚民心。

这段参照煜王奏折拟定的京畿抗疫过程曲折,惊心又动魄,但反映在后世的史书里只有寥寥数语——“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陛下出千金以资太医院疗疫,又出二万金下巡城御史收殡。”

煜王的奏折没有被采纳。

为平民怨,陛下还下旨训斥了煜王。

渐渐的,从邓州传回的消息越来越少。没人知道那座被重新封闭起来城池的近况,也没人知晓煜王在里面究竟做了些什么。

有人说,邓州已经彻底变成了鬼城,不见生灵。

说煜王也早已化为黄泉厉鬼,在那座鬼城的上空徘徊。

赵若歆从城西的一处大宅子出来,疲惫地抬手敲了敲酸疼的肩膀。她戴着厚厚的帷帽,白皙的脸颊拢在面纱之后,手上套了一副丝绸手套,皓如凝脂的手腕亦严严地掩在长长的水袖下。

这是前些时候从邓州传回来的防疫法子。

在煜王楚韶曜此前的奏疏里,写明了此次的恶疫不止可以通过水流和食物传染,还有唾液、皮肤、乃至看不见的空气,都可能是疫神娘娘传播恶疫的媒介。若想尽力减少染疫机率,最好是时刻都将自己包裹起来。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和相信煜王爷传来的方法。

况且煜王爷也在奏疏里说了,此方法只是有可能降低染疫的几率,实施后并不能保证实际的效果。所以,在京畿之中并没有许多人把这方法当回事儿。

赵若歆一直都很信任楚韶曜,她也无法对死气沉沉的京畿百姓们视若罔闻。所以在收到楚韶曜从邓州送来的防疫须知后,她第一时间就把须知印成册子,无偿散发给京畿民众。

随后她又拿出许多布匹,带着府里的丫鬟们制作了不少面纱和手套捐了出去。

而此刻,她刚从自己组建的善堂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