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3/5页)

四阿哥并不觉得弘辉需要那么早接触这些,然而高太傅说得也有理。

并非要弘辉去对别人做什么,而是有分辨是非和自保的能力。

在皇帝的眼皮底下,自然不会有人敢对弘辉下手,让他有性命之忧,却很可能会左了他的性子。

那些谄媚的宫人可能会用各种移了性情的东西让弘辉玩物丧志,弘辉要是不拒绝或者沉迷,廖嬷嬷和吉祥真的能阻止得了吗?

宫里的消息没那么快传出去,四阿哥也不可能隔三差五过来看弘辉。

等弘辉真被人误导长歪了,四阿哥要知道的时候可能太迟了一点。

四阿哥听后挑眉道:“弘辉不还有高太傅这个先生在吗?自然不会让弘辉学坏长歪了。”

高太傅摸着胡子笑道:“微臣有自知之明,能做弘辉阿哥多久的先生呢?微臣之后可能会是别的大儒当先生,他们未必会在意弘辉阿哥长成什么样子,只要他们授课的时候没出错就足够了。”

不得不说,高太傅这话真实得一针见血。

大儒们当先生素来不管学生变成什么样,因为这个学生的身份比他们要高,想管也管不了。

真管得厉害了,惹得小主子们不高兴,大儒们就要倒霉的,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看不管,只注重功课就足够的。

不然先生和小主子的关系过于亲近,也会惹来皇帝的不快。

真当小阿哥们是孙辈一样对待,大儒们是不要命了吗?

小阿哥就是主子,大儒们只能供着了!

四阿哥看了高太傅一眼,猜测到他的心思。

这位从来不站队的高太傅,难得竟然对自己隐隐有靠近的意思。

是高太傅看出什么来了,还是他对自己更有信心,又或者看见聪慧的弘辉有了想法?

不管是什么样,四阿哥的神色丝毫不变道:“太傅有心了。”

他的语气跟以前没什么变化,对高太傅的态度也没有一点改变。

高太傅拱拱手算是回应,心里却对四阿哥更看高了一点。

他看中的就是四阿哥这份沉稳,真的太沉得住气了。

大阿哥一向不得皇帝喜欢,皇太子又倒了,三阿哥沉迷修书,又隐隐被皇帝排斥在权力之外,在翰林院算是过得轻松自在。

接下来就是四阿哥了,他得皇帝重用,前面的兄长没了希望,那么他就是最大的可能。

然而四阿哥依旧用心办差,从不跟朝臣走得太近,也没有笼络谁的意思。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没差事就在家里呆着,也不催促不急着出来,跟八阿哥是完全不一样。

就冲着四阿哥这份不动如山,哪怕高太傅也忍不住高看几分。

皇帝年岁渐长,皇太子不在,他没有重新立新太子的意思。

然而皇帝之前病了一场之后,精神头是大不如前了。

高太傅哪怕不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还是忍不住有些心动,想要在阿哥里面重新物色一个新主子。

他也不必做什么惹来皇帝不快,只需要稍微有点意向就足够了。

四阿哥仿佛并不惊讶,只摸着弘辉的小脑袋问道:“在宫里住着还习惯吗?跟着太傅上课,可有什么疑问?”

弘辉有很多疑问,在高太傅这里不知道该怎么问,被四阿哥问起就忍不住仰头问道:“阿玛,宫人们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的,需要管一管吗?”

他的小脸上有困惑,却先想的是解决的事。

四阿哥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那弘辉自己觉得呢,需要管吗?”

弘辉板着一张小脸道:“阿玛,儿臣觉得他们要闹得太厉害就管,不太厉害可能就需要管了?”

因为他见着宫里人似乎没谁会管这个,好像只是稀疏平常之事。

四阿哥就点点头道:“他们会相争,就是因为在主子身边伺候的位置是有限的。他们削减脑袋挤过去,就为了出人头地,可能为了名可能为了利。你要做的就是冷眼看着,有能力者胜之。”

“若是有人用下三流的法子来争得这个位子,你也得出手阻拦,不能让这种风气助长起来。”

没有能耐,就用阴招把有能力的人弄下去,那么得到的也不是什么好人,只会做这种下三流的事,品德也过不去。

他今儿能为了争抢位置对别人下狠手,那么以后为了自己也可能对主子反咬一口的。

这种人没必要放在身边,更不能让别人觉得他这样做是对的,助长这种歪风。

可以有手段,也未必一定特别的光明正大,但以诬陷莫须有罪名和私下弄残弄伤对手之类的事是绝不能发生。

一旦开始了,那么身边人也会效仿,那就永无宁日了。

这些人只盯着身边人来祸害,他们还有能用的吗?

不是死了就是残了,彼此互相残杀,那么多差事谁来办?

弘辉还小,听得有点迷茫道:“阿玛,那他们怎么做才不算过分了?”

四阿哥就耐心答道:“可以用的手段很多,比如先拉盟友。两人或者三个人结队,一起联手的话必然比单打独斗要更好一点。几人可以分工,或探听消息,或长袖善舞,或一起做一件差事,就能比别人更快,等赢了之后他们彼此之间再竞争。若是位置足够多,这三人可以一起上。”

这就是良性竞争了,而不是恶性的,以彼此消耗为主。

弘辉这才有点明白了,点了点脑袋。

高太傅在旁边摸着胡子看得有点惊讶,四阿哥对弘辉完全不是对着一个不大的小孩一样哄骗,而是有理有据说明白。

弘辉可能无法吃下全部,小小年纪却能记住一点,不能让身边人恶斗!

当初皇太子就是被皇帝保护得太好了,身边人出现一点不好就被皇帝彻底换掉。

皇太子压根不需要操心身边有没尽忠之人,也不会费心思去培养,因为他们很可能就皇帝一句话全部换掉,根本不可能留下,何必费心呢!

也正因为皇帝什么事都管了,让皇太子对身边人掌控不了,也不知道如何辨别。

谁能用,谁不能用,谁的品性好,谁的能耐厉害,他通通都一无所知。

于是对巴结讨好的人,皇太子听得十分受用,随手就把人提拔起来。

比如他奶娘的儿子凌普,就因为皇太子一句话被提拔,就因为他会阿谀奉承,而不是他的品性和能力。

不懂识人,这就留下了弊端。

皇帝哪怕一直盯着,国事繁忙,不可能从早到晚都盯着,就让这些人有了可趁之机。

他只能偶尔看看,让人盯着一点,没有犯大错都不会轻易动手。

四阿哥就不一样了,恐怕在送弘辉进宫的时候,得知他的先生是高太傅,就能隐约猜出高太傅会怎么做。

果然不出他所料,四阿哥还能顺势给弘辉稍微整理一番,让这个孩子的印象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