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二度梅开寒又来(第4/19页)

大家轻轻点头。

楚天乐开始了正题:“大家可能记得三态真空理论是如何来的。20多年前,曾有一个叫洋洋的十岁男孩说,假如真空有能量,飞船在太空中飞行就像航行在能量的大海上,随便舀一瓢就够烧一个月,那该多好!因为常规飞船把大部分能量都花在对燃料本身的加速上,如果能量可以从太空中随时获得,哪怕它非常微量,比如像恒星的光压,最终也能使飞船无限接近光速。”

鱼乐水眼前浮出洋洋还有柳叶的面容,他们正在意气风发地向远太空航行,不知道一个泥淖在前边等他们。草儿轻声说:“妈妈,我知道洋洋叔叔和柳叶姑姑!”鱼乐水把手指放到嘴唇上,让她安静地听下去。

“正是受这个十岁男孩的启发,我做出了后来的发现:超临界密真空可以因高能激发而洇灭,转化为低强度的光脉冲,其释放能量略大于激发能量,从而用于飞船驱动。可以说,‘真空洇灭属于释能反应’这一点是所有应用的基础。”

姬继昌说:“对。只是后来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歪打正着的,飞船由光压驱动改为‘虫洞拖行’。”

“对,你说得对。但由于思维的惯性,很长时间里人们还认识不到这其中包含的关键机理,那就是:‘真空洇灭属于释能反应’这个条件,实际只是超光速飞船发现过程中的催化剂和鬼变量,可以完身而退了!换一个角度说,能否实现超光速飞行,只取决于能否把真空洇灭,并不在乎它是释放能量的正反应,还是吸收能量的负反应!”他停顿片刻,平和地说,“昌昌,你们好好想想,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他停止了讲述,招招手让草儿过去,把草儿搂到怀里,父女俩低声说着闲话。这边,八个人不语不动,狂热地思索着。楚天乐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难题背后可能是一条通向新世界的麦哲伦海峡,他们要充分开动大脑,利用上帝赐予人类的智慧来发现它。过了十几分钟,姬继昌首先开口了。

“楚叔叔,你是说,最初的飞船设计是基于超临界密真空,它能因高能激发而洇灭,并释放出低强度的光能,释放能量大于激发能量。”

“对。”

“正是这点桎梏了我们的思维,如果我们别管它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跳出这个圈子再来设想,临界值之下的密真空是否可以被激发呢?因为我们可以大幅度提高激发强度,哪怕需要消耗巨额能量!我们已经有了聚变技术,而超光速飞船在航行途中可以轻易取得燃料。因为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液氢星球比比皆是。而且虫洞式飞行可行随行随停,不必为停泊一次耗费大量燃料和时间。”

“对!”

“而且不只是临界值之下的密真空,也许连标准真空,甚至疏真空也能被激发?当然其激发能量肯定要高得多,至少高于8TeV,否则自上个世纪以来,费米实验室和欧洲核子中心早就在标准真空中激发出真空洇灭了。”他又加了一句,“不过这也说明,当年泽利多维奇的担心并非杞忧。”

楚天乐没有再回答,但他脸庞上的阳光已经说明了一切。他抬起头看看妻子。妻子从他的眼睛中读到了他无声的话语——我已经找到那条路了,可以追上诺亚号了,妈妈在九天之上可以安息了。姬继昌和伙伴们交换着火一样的目光,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人类曾经打开了超光速飞行的大门,后来悲哀地得知这扇大门马上就要关闭,它首先带来的噩耗是《诺亚号》的悲剧。但楚叔叔的新设想有可能重新打开这扇大门。而且这次只要打开,就永远不会再关闭了!人类不必再为密真空时代即将过去而心怀戚戚,因为标准真空乃至疏真空并非《西游记》中描写的弱水,照样可以行船!火葬台上洋溢着浓浓的喜悦,他们此刻还不知道,更大的喜悦在等着他们。楚天乐问:

“那么你们设想一下,标准真空如果能被激发,飞船速度能够达到多少?”

姬继昌误解了他的话意,说,“我想应该也赶得上密真空中的船速吧,两者在原理上并无本质不同,只要有充足的能量……”他忽然愣住了,因为他在刹那间悟出了楚叔叔的真实意思。一扇巨大的天堂之门豁然洞开,迸射出来的强光耀花了他的眼睛,极度的喜悦几乎让他的心脏骤停……他看着楚叔叔的眼睛,没错,楚叔叔的想法肯定就是这样。但喜悦过于灿烂,让他不敢放胆前行。他看看伙伴,他们个个都是聪明绝顶的家伙,此刻也看到了那扇天堂之门,不过同样被耀花了眼睛,一时之间不敢轻言。姬继昌谨慎地考虑一会儿,才慢慢说:

“按照三态真空理论,用激发真空泡的方式飞行,或者说位移式的飞行,飞船相对于本域空间是静止的,所以并没有相对论效应,没有质量的无限增大和长度的无限缩短,没有光速限制的魔咒,因而船速并无理论上的限制而只有技术上的限制。”

楚天乐轻轻点头:“对。”

“技术限制的瓶颈是激发频率能达到多高,而它当时主要受限于以下两个因素:某次激发之后,因为向‘海洋肚脐眼’狂泻而形成的疏真空,需要多长时间恢复到标准真空;还有,标准真空在周围压力下恢复为密真空,又需要多长时间。”

“对。”

“第一次恢复时间很短,根据你的‘真空最小单元稳恒态增生’理论,疏真空恢复成标准真空只需普朗克时间,在工程设计中可以略去不计。第二次恢复时间较长,大约是微秒级别,所以飞船激发频率主要取决于它,现在船速只能达到1.8马赫,就是受它的限制。”

“对。往下呢?”

“如果我们提高激发强度,使标准真空甚至疏真空也能激发,那就一举跨过了这道瓶颈,想提高速度就不用考虑空间恢复的时间,只用提高加速器的粒子对撞频率就行了!”姬继昌说。

“那么最高船速能达到多少?”楚天乐问,“不妨做两个粗估:一,激发出的真空空洞可以达到两千米级别,也就是每次激发可使飞船前移一千米;二,假如粒子对撞频率可以提高为每秒30万亿次。以上两个数值,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

埃玛失声叫道:“不可能!那可是亿倍光速!”

姬继昌立即说:“别忙着断言不可能。近光速飞船曾经是不可能的,后来实现了;1.8倍超光速曾经是更不可能的,后来也实现了。所以,只要突破相对论限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众人交流着喜悦的目光,激情在胸腔中撞击。亿倍光速!即使再“泼皮胆大”的科幻作家们也不敢做这样设想。楚天乐平和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