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油料增加带来的影响(第3/3页)

自己就一个女儿,顾炼有什么话,自然都是直接跟顾盼盼沟通。

以前他还藏着掖着,故作矜持。

现在看开了,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什么。

“阿耶,做生意,不是什么挣钱就做什么吗?

现在这些粮油产业都能挣钱,我自然是都经营了。

特别是各种油料,今年就能给我带来一万贯以上的利润。

你不要总是关注朝堂上的事情,很多时候朝堂上的东西也是跟商业息息相关的。

今年是我们大唐油料产量开始爆发的元年,以后这个产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我们首先进入到这个领域,到时候单靠顾氏粮油,就可以让我们顾家舒舒服服的过上几十年了呢。”

顾盼盼那么能折腾,显然也是找人调查确认过的。

要不然自己阿耶问话的时候,她哪能理直气壮的回复呢?

“油料的种类变多了,这个我倒是听说了。

《大唐日报》上面甚至有文章专门的介绍辽东道的大豆炼油产业,以及关内道新出现的玉米油和花生油。

还有那个很是特别的葵花籽油。

这些东西我都听说过,我也知道油料什么有一定的前途。

但是贪多嚼不烂啊。

再说了,粮食行业本来就比较敏感,你一下子把所有的粮油产业都涉及了。

到时候朝廷会怎么想?

如果我们顾氏粮油真的成为大唐最大的粮油商家,到时候朝廷能够放任这种局面?”

顾炼毕竟经历的事情毕竟多,心中的担忧也比较多。

历朝历代,都有许多粮食商家被清算的例子。

特别是出现灾难的时候,虽然也是最挣钱的时候,但是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阿耶,你就放宽心吧,我搞出那么大的动作,不仅把府上几万贯钱花出去了,还找大唐皇家钱庄借了十万贯钱。

这是因为我跟太子殿下和媚娘沟通过的,要不然我哪里敢搞的那么大?”

顾盼盼这话不说还好,一说顾炼就更加紧张了。

“你……你还找大唐皇家钱庄借贷了十万贯?”

“是啊!都已经花出去大部分了。”

听顾盼盼还这么一说,顾炼脸色都变白了几分。

虽然顾家也算是家大业大,但是十万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平时就是让顾家拿出十万贯现钱他们都是拿不出起来的。

“人家凭什么借你十万贯钱?”

“有媚娘替我担保,大唐皇家钱庄还能有什么疑问?

再说了,我们顾家的产业也不小,人家也都是知道的。”

顾炼:……

……

“阿耶,你说我们是不是干脆就在长安城开设一家炸土豆条的铺子得了,这个可是比种地挣钱多了呢。”

在一家面馆里头,郭大郎津津有味的吃着羊杂面,心情显然非常的不错。

这段时间,他们依靠着跟人合作售卖炸土豆条,挣了二十几贯钱。

对于勋贵人家来说,二十几贯钱肯定是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郭家来说,他们过去好几年加起来都没有挣到这么多的钱财。

也难怪郭大郎会觉得可以考虑在长安城开设铺子。

“大郎,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要在长安城开设一家铺子,哪里有那么容易呢。

不说这里的铺子的租金非常的高,单单这几天附近跟风开设的炸薯条铺子,就有好几家。

等到我们的炸薯条铺子真的开业了,这个炸薯条的生意估计就没有那么好做了。

毕竟我们的生意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找不到特别吸引客人的地方。

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二十几贯钱拿去购买一些定襄城那边比较缺少的货物。

到时候运回去售卖之后,又还能挣个几贯甚至十几贯钱,这样子我们明年就可以考虑购买一个奴仆帮我们干活。

明明我们一家有五百亩的良田,但是因为忙不过来,今年只有一百多亩地种上了土豆。

要是能够买一两个奴仆,把土豆种植面积扩大一下,过个几年之后,我们也算是一个小地主了。”

郭立青的想法显然跟郭大郎有所不同。

一辈子在田地里耕作的他,对于商业显然还是比较没有信心。

虽然这一次挣到了钱,但是他并不觉得这种钱财自己能够一直挣下去。

倒不如好好的在镇北道种植土豆,日子更加稳定,更加有盼头。

“阿耶,你说的这个主意,按照现在的情况来推测,确实是很不错的。

但是今年是朝廷给了镇北道很多优惠政策,并且只有镇北道允许大规模的种植土豆。

到了明年的话,长安城附近肯定也有人种植土豆了。

虽然勋贵富商在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的情况下,不敢大规模的在关内道种植土豆。

但是普通百姓自己购买到了土豆的种子之后,肯定会种植一些的。

这种情况下,朝廷是管不了那么多的。

那么这就意味着到了明年,土豆的价格肯定会进一步大幅下降。

甚至会直接跟稻米的价格看齐。

长远来看,土豆的价格甚至会比稻谷要低,毕竟土豆的产量远比稻谷要高的。

这么一来,我们在镇北道种植的土豆面积更大了,但是挣得钱财却是不见得会增加呢。”

不得不说,郭大郎说的这个事情还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听了这个说法,郭立青也沉默了片刻。

“你能想到这个问题,朝廷肯定也能想到这个问题。

太子殿下鼓励大家移民镇北道,肯定不会放任这个局面发展下去的。

虽然土豆价格下降,或者说土豆价格回归理性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但是种植土豆会亏本,这个事情应该是不会发生的。

至少在最近今年的定襄城,肯定是不会发生的。

基于这个情况,我觉得还是要尽快的把我们家的五百亩田地都种上土豆。

到时候哪怕是土豆的价格变得比稻谷还要低一些,我们每年也能挣不少钱。

毕竟这些田地,是朝廷免费发给我们的。

并且在五年内都是不征收任何的农税的。”

郭立青的这个说法,郭大郎也找到到反驳的理由。

这个家,毕竟还是郭立青是当家人,最终父子两人吃完羊杂面之后,就开始谋划回程的事情了。

至于其他一些跟郭立青类似的农户会怎么选择,他们父子就不关心了。